这首诗《杜门》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闭门谢客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首联“近来人事颇相乖,独坐何曾得好怀”,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外界的疏离感,表达了在当前的人际关系中感到不和谐,独自静坐时也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颔联“犬吠为连沽酒市,鸡鸣长傍读书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犬吠与鸡鸣的日常景象,暗示诗人虽身处宁静之中,但内心却因外界的纷扰而难以平静。犬吠可能代表了外界的喧嚣,而鸡鸣则可能是对时间流逝的提醒,两者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冲突。
颈联“门终待学张家塞,闼恐难当哙等排”,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闭门谢客的态度。这里“张家塞”可能借用了典故,意指学习张良闭门不出,专心修身养性;“闼”指的是小门,“哙等排”则可能暗喻了那些可能闯入的世俗之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平静的愿望。
尾联“恶客就中多气岸,时时下马系堂阶”,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对于某些来访者的态度。这里的“恶客”并非指真正的恶人,而是指那些不受欢迎的访客,他们自以为高傲,常常打扰诗人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于这些访客的反感,以及对于自己闭门谢客生活方式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人际关系时的内心挣扎与选择,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