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见赠

只写东坡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

壮心无复春流起,衰鬓从教病叶零。

知有雪儿供笔砚,应嗤灶妇洗盆瓶。

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只因苏东坡名声不大,如今我就像一座孤独的长亭。
曾经的壮志豪情不再如春水般涌动,衰老的头发任由病痛如落叶般凋零。
知道有雪儿这样的孩子能帮我磨墨洗砚,可能会嘲笑我连家务都做不好。
等我回来要酒喝,恐怕你会觉得厌烦,因为我在京口又经历了一次客居生活。

注释

只:仅仅。
名:名声。
亭:亭子。
壮心:雄心壮志。
春流:春天的江水,比喻生机。
起:涌动。
衰鬓:衰老的鬓发。
病叶:病态的树叶,比喻衰弱。
雪儿:诗人的孩子或仆人。
供:提供。
笔砚:笔和砚台。
嗤:嘲笑。
灶妇:烧火做饭的妇女。
洗盆瓶:洗涤器皿。
索:索取。
厌:厌倦。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新传:新的传说或经历。
作客:客居。

鉴赏

此诗是苏轼在自我情感的低谷中所写,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悲凉心境。"东坡不著名"一句,表现了诗人自谦之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他的不公正待遇。"此身已是一长亭"则用生动的形象将自己比喻为一座孤独的长亭,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无援的情感。

接着,"壮心无复春流起"表明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似乎只有自然界的循环才能带来一些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又被"衰鬓从教病叶零"所打破,头发斑白,身体虚弱,如同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显示出诗人身心俱疲的状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知有雪儿供笔砚"和"应嗤灶妇洗盆瓶"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细节,通过对家中琐事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平淡而又充满关怀的情感。最后两句"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则表明诗人对于朋友间交流的渴望,以及想要通过创作来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巧妙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悲凉与孤寂,也有温馨与关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王胜之三首(其一)

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

鲁公宾客皆诗酒,谁是神仙张志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和王胜之三首(其二)

齐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和王胜之三首(其三)

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损天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南都妙峰亭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镮。

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使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要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凌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均为拳石小,配此一掬悭。

烦公为标指,免使勤跻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