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胜之三首(其三)

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损天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要知道太守有多么怜爱孤独的客人,
他甚至不惜在春天里吟唱俚俗的歌曲来亲近。

注释

太守:地方行政长官。
怜孤客:怜悯孤独的客人。
不惜:不吝惜。
阳春:美好的春天。
俚歌:民间通俗歌曲。
坐睡:坐着打盹。
樽前:酒杯前。
呼不应:叫他不应。
为公:为了你(指太守)。
雕琢:比喻用心或才情去创作。
损天和:损耗了自己的自然和谐。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和王胜之三首(其三)》。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太守宽厚待人的赞赏,以及诗人自己不拘小节、随性生活的情怀。

“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这两句表明了太守对于游历的孤独旅者充满同情,愿意与他们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并不介意自己的身份地位,与民间的俚俗歌谣共鸣。这里展现的是一种超越常规、平易近人的高风亮节。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损天和。”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他在酒樽之前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即使有人叫唤也不闻不问。最后一句表明为了给予他人(为公)打磨、雕刻出更美好的东西,甚至牺牲了天然的和谐。这部分反映的是诗人追求艺术与生活真实感的态度,以及在创作中对完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中的善良、自由和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南都妙峰亭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镮。

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使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要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凌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均为拳石小,配此一掬悭。

烦公为标指,免使勤跻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记梦

圆间有物物间空,岂有圆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

连环已解如神手,万窍犹号未济风。

稽首问公公大笑,本来谁碍更求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蕲簟与蒲传正

兰溪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箸排霜脊。

千沟万缕自生风,入手未开先惨慄。

公家列屋闲蛾眉,珠帘不动花阴移。

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

东坡病叟长羁旅,冻卧饥吟似饥鼠。

倚赖春风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

火冷灯青谁复知,孤舟儿女自嚘咿。

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

愿君净埽清香阁,卧听风漪声满榻。

习习还从两腋生,请公乘此朝阊阖。

形式: 古风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