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烈魂操(其一)

彼绡者衣兮,水之不能濡,美人之血红如荼兮。

彼衣者绡兮,火之不能爇,美人之心皎如雪兮。

毋留我绡兮,吾魂与之而东飘兮。

毋留我衣兮,吾魂与之而西飞兮。

噫嘻烈兮,不自言之,而谁之知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三烈魂操”为题,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绡衣”与“美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

首句“彼绡者衣兮,水之不能濡”,以“绡衣”比作忠诚纯洁的心灵,即使面对如水般的诱惑,也能保持不变。接着“美人之血红如荼兮”,进一步描绘出美人(象征忠诚之人)的血液如同燃烧的茶花一般鲜红,寓意着她内心的炽热与坚定。

“彼衣者绡兮,火之不能爇”,将“衣”与“绡”相对比,强调了“绡衣”的坚不可摧,即使面对熊熊烈火,也无法将其烧毁,以此象征忠诚之心的永恒不变。后句“美人之心皎如雪兮”,以“心如雪”比喻美人心地的纯净无瑕,如同冬日的白雪一般洁白无瑕。

最后,“毋留我绡兮,吾魂与之而东飘兮。毋留我衣兮,吾魂与之而西飞兮。”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追随“绡衣”与“衣”的方向,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都愿意追随忠诚与纯洁的精神。这不仅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忠诚与纯洁品质的向往与赞颂。

“噫嘻烈兮,不自言之,而谁之知兮。”结尾处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纯洁精神的强烈呼唤,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感,因为这种高尚的品质在现实世界中或许难以被理解或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绡衣”与“美人”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与纯洁精神的崇高赞美,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渴望。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三烈魂操(其二)湛氏女

呜呼噫嘻,井之阴阴兮,美人以其魂嫁犹不沉兮。

匪一日之沉兮,何以得君子百年之心兮。

谢君之友兮,以礼而合幽明之瑟琴兮。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三烈魂操(其三)苏氏妇

击奴击奴,奴虽不死已碎颅,脑血可以溅吾夫。

纤纤女手有霹雳,泰山难与秋毫敌。

丈夫何必是荆轲,死为鬼雄随所击。

形式: 古风

双刃操

吁嗟烈兮佳人,知义兮不知有身。

手持喉兮再割,血洒地兮纷纷。

血洒地兮纷纷,夜有光兮非青燐。

鬼伯抱持兮叩天阍。

形式: 古风

待舟操

月将落兮潮水平,舟不来兮伤予情。

独立沙洲兮涕泪零,无人知兮惟流萤。

水禽忽叫兮似人声,追者至兮天欲明,君岂忘兮不来迎。

妾若还兮亦不生,挂榕枝兮心战栗,裙带断兮泥没膝。

魂寻舟兮不见舟,魂见舟兮妾愿毕。

舟迎魂兮更莫迟,波涛惊兮魂恐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