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臣见过云有食粥之忧以斛米助之因得长句

救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糊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我家无钱但斛粟,与子共坐诗能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救济饥饿哪里还需要像卫文子那样权高位重,即使缺粮也仍怜悯颜鲁公的困境。
我深知一碗粥足以充饥度日,还未到极度贫困时就已叫喊山芎(一种药草,这里比喻困境)求救。
东方的富贵人家拥有千卷文书却羡慕死去的饱足者,颜回那样的清贫生活只有一瓢水却常常空虚。
我家虽然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斛和粟这样的基本粮食,但我们可以一起坐着,以诗歌来寻求精神上的富足。

注释

卫文子: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富有而著称。
颜鲁公:颜真卿,唐朝名臣,以清贫廉洁闻名。
啜粥:喝粥。
山芎:比喻困境或艰难的生活。
东方千牍:形容极尽奢华的富贵人家。
颜氏一瓢:颜回的简朴生活,一瓢水象征贫穷。
斛粟: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指粮食。
诗能穷:以诗歌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所作,题为《范良臣见过云有食粥之忧以斛米助之因得长句》。诗中,诗人韩元吉通过范良臣的经历,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提到卫文子和颜鲁公两位历史人物,前者富有却不知民间疾苦,后者虽贫困却仍怀有仁爱之心,以此对比,强调了粥食对于救饥的重要性。

诗人感慨道,即使是最简单的粥也能维持生活,而范良臣甚至担心未来可能连粥都难以果腹,这让他深感忧虑。他引用“东方千牍羡饱死”来描绘那些羡慕富足者的人,而颜氏的“一瓢屡空”则象征着贫困生活的常态。诗人自家虽然贫穷,仅有的财产也只有斛粟,但他愿意与朋友分享,共同面对困境,用诗歌来表达对友情的深厚和对贫困的共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和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贫富差距的关注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助的情感纽带。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郑仲南五梅图

江南酒美樽不空,十年醉倒梅花中。

经行所见略可谱,一一秀骨含仙风。

不将铅华污真色,亦有醉脸匀春红。

重英千叶两何好,玉立但喜肌微丰。

红绡金缕变新样,品异独许天香同。

花开到处即吾圃,水寒月淡烟空濛。

醉来踏雪更起舞,长歌目送南飞鸿。

自后春归厌寂寞,坐觉桃李难为容。

忽惊横轴入吾手,世上犹有丹青工。

扶疏清影卧空碧,一笑似喜曾相逢。

君家亭馆安用此,此物自昔添诗穷。

诗成妙手傥不惜,画我曳杖穿芳丛。

形式: 古风

雨中同伯恭至湖上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囊偶共携。

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还迷。

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

官事得閒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青阳龙池山潮泉其应有时祷于泉上坐顷三应山中人以为未有也

八月钱塘岸,江潮昼殷雷。

岂知惊浪涌,不转此峰来。

古窦深无际,神渊秘莫开。

山灵如爱我,三送雪成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信国太夫人慕容氏挽词

望族尚书旧,宜家蔼缙绅。

无人知善教,有子冠鸿钧。

箕帚惟安礼,诗书不待邻。

鸱堂万钟养,风木倍悲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