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月普现一切水,四处分舟同一体。
多中一了一中多,莫学痴猿捞沼底。
这首诗名为《證道歌》,是宋代僧人释印肃的作品。诗中以自然景象和比喻来阐述佛法的深刻道理。
"一月普现一切水"描绘的是满月映照在广阔的水面,象征着佛性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如同明月照亮万川,寓意着真理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四处分舟同一体"则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即使身处不同的生活状态或困境,内心应如分舟共渡,皆归于同一真理的海洋,体现了佛教中“万法归一”的理念。
"多中一了一中多"进一步强调了复杂世界中的统一与多样性,即在众多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同时这个真理又寓含在万事万物之中。
"莫学痴猿捞沼底"以猿猴捞取池底的影子为喻,警示人们不要像愚笨的猿猴一样执着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跳出轮回,追求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引导读者体悟佛法的广大无边和修行的智慧,具有很高的禅意和哲理深度。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刹那灭却三祇劫,更无丝发相交涉。
无名天地亦非先,有名万物光重叠。
我性同共如来合,莫怪山僧情义薄。
与君相见不相知,自脱方能解彼缚。
波离萤光增罪结,却把小乘文句说。
疑心到此转怀惶,莫怪经非人自拙。
早时成佛于今在,瓶倾不出周沙界。
妙音遐畅广宣扬,念者念兮拜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