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性同共如来合,莫怪山僧情义薄。
与君相见不相知,自脱方能解彼缚。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證道歌》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理解和个人心境的袒露。"我性同共如来合",诗人强调自己的本性与佛性相通,认为自己已经与无上智慧合一。"莫怪山僧情义薄",他提醒读者不要误解他的淡泊情感并非无情,而是出于对佛法真谛的追求,舍弃了世俗的情感纠葛。
"与君相见不相知",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寻求解脱的众生,诗人说即使与他人相遇,也可能并未真正认识彼此的内心世界。"自脱方能解彼缚",强调只有通过自我解脱,才能真正帮助他人摆脱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觉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独特见解和对解脱境界的向往。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波离萤光增罪结,却把小乘文句说。
疑心到此转怀惶,莫怪经非人自拙。
早时成佛于今在,瓶倾不出周沙界。
妙音遐畅广宣扬,念者念兮拜者拜。
二十空门元不著,三乘五教都拈却。
指头消息甚分明,病瘉何须重点药。
贫则身常披缕褐,教化众生求解脱。
众生愈把綵红缠,见我如斯嗔咄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