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除夕(其一)馈岁

明日肇三阳,今夕回五佐。

卒岁幸优游,阖室鲜窕货。

里妇竞豪奢,馈问无小大。

筐筥骛脩衢,我独高枕卧。

一介不到门,半刺不窥坐。

饾饤列长筵,食力自井磨。

辞寒与迎煖,共向杯中过。

闭门觅老句,自唱还自和。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除夕夜的情景,通过对比贫富、城乡之间的差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句“明日肇三阳,今夕回五佐”以节气和时间的更替,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接着,“卒岁幸优游,阖室鲜窕货”描述了年末人们享受悠闲时光,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然而,这种幸福并未普遍,而是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

“里妇竞豪奢,馈问无小大”揭示了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的现实,乡间妇女在节日里竞相展示奢华,相互赠送礼物,而这种行为不分大小,体现了社会上层的消费风气。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筐筥骛脩衢,我独高枕卧”,诗人独自一人,远离喧嚣,选择静谧地度过除夕夜,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一介不到门,半刺不窥坐”进一步强调了贫富差距,暗示了社会阶层的隔阂,即使在节日里,穷人也难以享受到富人的奢华,甚至无法进入富人家中。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饾饤列长筵,食力自井磨”描绘了富人宴席上的丰盛景象,食物由井边磨制而成,象征着富人通过辛勤劳动获取财富,同时也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

“辞寒与迎煖,共向杯中过”则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寻求温暖与欢乐,无论是寒风中的告别还是暖意融融的迎接,最终都汇聚于酒杯之中,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最后,“闭门觅老句,自唱还自和”表达了诗人通过写作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自我歌唱并自我和声,体现了他在复杂社会中的独立思考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朝末年社会的多样面貌,既有节日的欢庆,也有贫富差距的现实,以及个人内心的反思,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

收录诗词(1617)

张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己未除夕(其二)别岁

四序递往来,安知速与迟。

迟固不可留,速亦谁能追。

天运自有常,吾生亦有涯。

所以古贤人,行乐须及时。

岁功幸已毕,不在甘与肥。

岁既舍我去,我岂为岁悲。

儿孙罗酒浆,痛饮翁莫辞。

千秋尚努力,谁云久矣衰。

形式: 古风

己未除夕(其三)守岁

至人存其身,一龙复一蛇。

里俗贱衰老,噏訾殊周遮。

冉冉过隙驹,岁月能几何。

高烛照深杯,杯行且莫哗。

床头有精怪,咄咄老铁挝。

把舞守此岁,老态何欹斜。

岁去已超忽,岁来空嗟跎。

衰老勿复道,少壮休矜誇。

形式: 古风

中元日无遮会中题白衣观音像(其一)

我生不信佛,今日始回向。

年衰心性慈,信根觉渐长。

合掌无遮会,写此白衣像。

为语善女人,朝夕勤供养。

烦恼即破除,欢喜自无量。

形式: 古风

中元日无遮会中题白衣观音像(其二)

佛不度女人,女人阴性劣。

生男与生女,此是女人业。

白衣观世音,法为女人说。

欲偿男女债,此像不可阙。

至心誓皈依,诸障尽破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