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境况,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客人的思念和悲凉。山林间的红叶随着霜气而老去,清澈的溪水围绕着寺院流淌,给人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感觉。
诗中的“秋满空山”直接传达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表露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悲客心"则是因为秋天总容易引起人们对远方的思念,尤其是对于旅途中的游子来说,秋天的景象更能激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山楼晴望,诗人在高楼上眺望四周,心中却难以排遣那份幽深的情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景观所致,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一川红树迎霜老"则写出了秋天的景色,红色的树木随着霜气而渐渐变老,这里蕴含着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哲理。
接下来的“数曲清溪绕寺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围绕着隐秘的寺院,这里的意境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寒气急催遥塞雁"和"夕风高送远城砧"则是对秋天气候变化的描写。寒冷的气息迅速降临,引得大雁南飞,而在傍晚时分,阵阵秋风吹过高耸的城墙,发出响声,这些景象都加深了诗中秋意盎然的情绪。
最后,“三年海上音书绝”和“乡国萧条惟梦寻”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三年的时间里,没有收到来自海外的音信和书信,这种隔绝感使得诗人对于家乡的记忆只能在梦中追寻,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怀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郁的思乡之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不详
德宗贞元四年,游无锡慧山寺,与窦群、朱宿唱和留题。历谏官,终仓部员外郎
秋日游古寺,秋山正苍苍。
泛舟次岩壑,稽首金仙堂。
下有寒泉流,上有珍禽翔。
石门吐明月,竹木涵清光。
中夜河沈沈,但闻松桂香。
旷然出尘境,忧虑澹已忘。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昔予从不调,经岁旅淮源。
念尔长相失,何时返故园。
寄书迷处所,分袂隔凉温。
远道俱为客,他乡共在原。
归情春伴雁,愁泣夜随猿。
愧见高堂上,朝朝独倚门。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綵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