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景象和战士们的孤独与牺牲。诗人通过“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一句,勾勒出一个广阔而又荒凉的边疆地带,战争的足迹延伸至遥远的北方。紧接着,“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表达了战争中生命的消逝和牺牲,以及那些不再回来的灵魂,只留下白骨。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则描绘了一座孤独的边塞楼阁,它静立在狂野般的风中,而城市的阴影里弥漫着一片水汽与萧瑟。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和悲凉。
最后两句“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则写出了边塞上下通报的紧迫感,以及对时间的紧迫。在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流逝速度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战争现实的反思,传达了边塞生活的苍凉与悲壮,以及诗人对战士们牺牲的深切同情。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
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