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李半亭舅氏自滇南来汉上(其二)

已过三年别,真从万里归。

艰难见华发,辛苦问征衣。

马足风云壮,蛮江日月飞。

更阑频问讯,款款话庭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喜李半亭舅氏自滇南来汉上(其二)》。诗中描绘了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感慨,充满了深情厚谊。

首句“已过三年别”,点明了离别之久,暗示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接着“真从万里归”一句,表达了亲人终于跨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的激动心情。这一句中的“万里”不仅指空间距离的遥远,也象征着时间的漫长和旅途的艰辛。

“艰难见华发”一句,通过描写亲人的白发,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白发不仅是年岁的标志,也是经历风霜的见证,蕴含着对亲人辛劳的深深同情和敬意。

“辛苦问征衣”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亲人旅途劳顿的关切之情。在亲人归来之际,诗人首先关心的是他们的衣物是否足够保暖,是否承受了长途跋涉的辛苦,体现了亲情间的细腻关怀。

“马足风云壮,蛮江日月飞”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亲人归途的壮丽景象。马蹄声伴随着风云的壮阔,蛮江上的日月仿佛在飞速流转,既赞美了归途的景色之美,也暗喻了亲人归家的急切心情。

最后,“更阑频问讯,款款话庭帏”两句,描绘了亲人团聚后的情景。夜深人静之时,亲人之间频繁地相互问候,细述别后的经历和感受,话语间充满了温馨与深情。这里的“庭帏”指的是家庭的温馨氛围,体现了家人团聚的幸福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重逢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亲情的珍视和赞美。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杂感(其一)

识得刘郎才气无,长年侧目看江湖。

未应入世驯龙性,也复论交到狗屠。

落日弯弧金筈瘦,牢愁呼饮酒钱粗。

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杂感(其二)

笛声吹鹤下西楼,门外寒江万古流。

读赋偶来寻楚泽,买田时拟住常州。

家无担石如刘毅,人许功名似马周。

极目尘寰几知己,中原落日一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早春游沔阳舟发汉上口占

客里重为客,饥来百事非。

一舟如许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无才负布衣。

春鸥吾愧汝,清远背人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新堤舟夜

六诏亲庭远,三巴归路长。

全家寄江汉,独客近潇湘。

天与无根蒂,人谁足稻粱。

牢愁争万古,慷慨意难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