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喜李半亭舅氏自滇南来汉上(其二)》。诗中描绘了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感慨,充满了深情厚谊。
首句“已过三年别”,点明了离别之久,暗示了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接着“真从万里归”一句,表达了亲人终于跨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的激动心情。这一句中的“万里”不仅指空间距离的遥远,也象征着时间的漫长和旅途的艰辛。
“艰难见华发”一句,通过描写亲人的白发,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白发不仅是年岁的标志,也是经历风霜的见证,蕴含着对亲人辛劳的深深同情和敬意。
“辛苦问征衣”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亲人旅途劳顿的关切之情。在亲人归来之际,诗人首先关心的是他们的衣物是否足够保暖,是否承受了长途跋涉的辛苦,体现了亲情间的细腻关怀。
“马足风云壮,蛮江日月飞”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亲人归途的壮丽景象。马蹄声伴随着风云的壮阔,蛮江上的日月仿佛在飞速流转,既赞美了归途的景色之美,也暗喻了亲人归家的急切心情。
最后,“更阑频问讯,款款话庭帏”两句,描绘了亲人团聚后的情景。夜深人静之时,亲人之间频繁地相互问候,细述别后的经历和感受,话语间充满了温馨与深情。这里的“庭帏”指的是家庭的温馨氛围,体现了家人团聚的幸福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重逢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亲情的珍视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