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其二)

赫赫京内史,炎炎中书郎。

昨传徵拜日,恩赐颇殊常。

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

佩服身未暖,已闻窜遐荒。

亲戚不得别,吞声泣路旁。

宾客亦已散,门前雀罗张。

富贵来不久,倏如瓦沟霜。

权势去尤速,瞥若石火光。

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

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显赫的京兆府内史,炽热的中书省郎官。
昨日传来升迁诏令,恩赐异常丰厚。
貂皮帽饰碧玉,紫色绶带金印章。
佩戴还未暖和,就听说被贬到远方。
亲人未能告别,只能在路边无声哭泣。
宾客也已散去,门前如同雀罗张开。
富贵来临不长久,如同瓦沟上的霜容易消融。
权势失去更迅速,像石头撞击出的火花瞬间消失。
不如安守贫穷与卑贱,这样可以长久安稳。
告诉那些宦游的人,还是早日归来故乡吧。

注释

赫赫:形容声名显赫。
京内史:古代官职,这里指京兆尹,负责京城地区的行政事务。
炎炎:形容权势旺盛。
徵拜:征召任命。
水苍玉:碧绿色的美玉,古代贵重饰品。
紫绶:紫色的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的标志。
黄金章:金质的印章,象征高官的权力。
窜遐荒:被流放到遥远荒凉的地方。
吞声泣路旁:忍住哭声,在路边哭泣,形容极度悲痛。
宾客亦已散:亲朋好友都已离去。
雀罗:捕鸟的网,这里比喻门庭冷落。
倏如瓦沟霜:形容事物消失得快,如同瓦沟上的霜遇阳光即化。
石火光:石头撞击产生的火花,比喻短暂的光亮。
宦游子:在外做官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京城中的荣华富贵生活,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权力和财富转瞬即逝的无常感受。开头两句“赫赫京内史,炎炎中书郎”通过对官职的描述,直接展现了主人公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紧接着,“昨传徵拜日,恩赐颇殊常”表明了皇帝对于他的宠信和赏赐,这些都是他荣耀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则是对其穿戴的华丽装饰进行描写,貂鼠皮帽子、碧绿色的玉石和紫色丝带上的金质徽章,都象征着极高的地位和尊贵。然而,这种荣耀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佩服身未暖,已闻窜遐荒”表明他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些华丽的装饰,就听到了权势消失的消息。

随后的“亲戚不得别,吞声泣路旁”描绘了当主人公遭遇不幸时,他的亲朋好友都无法与他告别,只能在暗中哭泣。“宾客亦已散,门前雀罗张”则表明那些曾经围绕在他周围的人都已经离去了,就连门前的麻雀也开始筑巢。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过往荣耀的反思和警示。“富贵来不久,倏如瓦沟霜”、“权势去尤速,瞥若石火光”通过比喻表明了财富与权力的短暂和迅速消逝。最后,“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则是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赞美和选择。

整首诗以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官场浮沉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寓意诗五首(其三)

促织不成章,提壶但闻声。

嗟哉虫与鸟,无实有虚名。

与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

云雨一为别,飞沈两难并。

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

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

乃知择交难,须有知人明。

莫将山上松,结托水上萍。

形式: 古风

寓意诗五首(其四)

翩翩两玄鸟,本是同巢燕。

分飞来几时,秋夏炎凉变。

一宿蓬筚庐,一栖明光殿。

偶因衔泥处,复得重相见。

彼矜杏梁贵,此嗟茅栋贱。

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

所托各暂时,胡为相叹羡。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寓意诗五首(其五)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形式: 古风

就花枝

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且算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

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