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其四)

翩翩两玄鸟,本是同巢燕。

分飞来几时,秋夏炎凉变。

一宿蓬筚庐,一栖明光殿。

偶因衔泥处,复得重相见。

彼矜杏梁贵,此嗟茅栋贱。

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

所托各暂时,胡为相叹羡。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两只燕子轻盈飞,原本同巢共育亲。
何时分散到如今,秋去夏来气候变。
一夜栖息草屋中,另一夜居皇宫殿。
偶然因衔泥相遇,又得以重逢相见。
那边燕子夸杏梁高贵,这边感叹茅屋低贱。
眼看秋社将近,两地都难以留恋。
所居之地皆是暂栖,何必相互赞叹羡慕。

注释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的样子。
玄鸟:指燕子,因其羽毛呈黑色,故称玄鸟。
同巢燕:同一窝的燕子,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或亲人。
明光殿:古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华丽的宫殿。
衔泥:燕子筑巢的行为。
杏梁:古代建筑中以杏木为梁,此处指高贵的住所。
茅栋:以茅草为屋顶的房屋,象征简陋。
秋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通常在秋季。
暂时:短暂的时间。
胡为:为何,为什么。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属于其《寓意诗五首》的第四首。诗人通过两只曾经共同栖息的玄鸟分飞再聚的故事,来反映出社会上不同阶层间的隔阂和人们对于物质条件差异的感慨。

翩翩两玄鸟,本是同巢燕,开篇便设立了一个温馨的场景,两只鸟儿曾经共同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中。分飞来几时,秋夏炎凉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对鸟儿最终不得不分开各奔东西。

一宿蓬筚庐,一栖明光殿,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住所来暗示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蓬筚庐指的是简陋的居所,而明光殿则是富丽堂皇的建筑,象征着贫富差距。

偶因衔泥处,复得重相见,这里描述了两鸟偶然在寻找食物时又一次相遇的情景。彼矜杏梁贵,此嗟茅栋贱,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不同社会地位的感慨,贵族与贫民之间的差距如同天壤之别。

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随着季节的变迁,两鸟再次面临分别的时刻,它们都无法留恋在一起。所托各暂时,胡为相叹羡,诗人感慨于世事无常,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只是暂时的寄托,何必过分羡慕。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温馨的鸟儿故事为引,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人生的无常。白居易通过这类寓意诗抒发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同情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寓意诗五首(其五)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形式: 古风

就花枝

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且算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

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杂曲歌辞.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形式: 乐府曲辞

朝归书寄元八

进入閤前拜,退就廊下餐。

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

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

瓶中鄠县酒,墙上终南山。

独眠仍独坐,开襟当风前。

禅师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

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

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

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

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