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放翁社日四首(其四)社牲

年登敛牲钱,日吉视牢筴。

烹庖香满村,未觉膰脤窄。

馂馀裹青蒻,篱落笑言哑。

咄哉陈孺子,乃有天下责。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每年到了收税的时候,每天吉祥的日子检查牢房
烹饪的香气弥漫全村,还没觉得肉分配得少
剩余的食物用青蒻叶包裹,乡间篱笆旁笑声连连
哎呀,陈家的孩子,竟然承担起天下的责任

注释

年:年份。
敛:征收。
牲钱:牲畜税。
日吉:吉祥的日子。
牢筴:牢狱管理。
烹庖:烹饪。
香满村:香气四溢。
膰脤:祭祀用的熟肉。
窄:不足。
馀:剩余。
裹:包。
青蒻:青蒻叶。
篱落:篱笆。
笑言哑:笑声不断。
咄哉:哎呀。
陈孺子:陈家的孩子。
乃:竟然。
天下责:天下的责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祭祀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诗中“年登敛牲钱,日吉视牢筴”两句,写出了乡村在春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人们为了祭祀而积攒钱财,并选择吉日进行。但接下来的“烹庖香满村,未觉膰脤窄”却描绘出一幅与此同时发生的对比画面:虽然祭祀时肉香四溢,但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来说,这种美食并不能触及他们的现实。这里通过“未觉”二字,强调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隔阂和不公。

诗的后半部分“馂馀裹青蒻,篱落笑言哑”写出了祭祀后的闲适情景,但这种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掩盖诗人心中的忧虑。最后两句“咄哉陈孺子,乃有天下责”,则直接了表达诗人的不满和批判之声。在这里,“陈孺子”可能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隐喻,而“乃有天下责”则明确指出这种现象是需要受到全社会谴责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祭祀场景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平等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苏武洲毡房夜坐

明发启帐房,冷气迸将入。

饥鹰傍人飞,瘦马对人立。

禦寒挟貂裘,蒙头帽毡笠。

凄然绝火烟,阴云压身湿。

赖有葡萄醅,借煖敌风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阿房宫故基

祖龙筑长城,雄关百二所。

阿房高接天,六国收歌女。

跨海觅仙方,蓬莱眇何许。

欲为不死人,万代秦宫主。

风吹鲍鱼腥,兹事竟虚语。

乾坤反掌间,山河泪如雨。

谁怜素车儿,奉玺纳季父。

楚人斩关来,一炬成焦土。

空馀此馀基,千秋泣禾黍。

形式: 古风

函谷关

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

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形式: 七言绝句

妾薄命呈文山道人

妾初未嫁时,晨夕深闺中。

年当十五馀,颜色如花红。

千里远结婚,出门山重重。

与君盛容饰,一笑开芙蓉。

君不顾妾色,剑气干长虹。

耿耿丈夫□,□□天下雄。

结发未逾载,倏然各西东。

妾独□□□,□养姑与翁。

姑翁去年春,长梦随飘风。

思君□□□,音信安可通。

谅无双飞翼,焉得长相从。

自服嫁时衣,荆钗淡为容。

誓以守贞洁,与君生死同。

君当立高节,杀身以为忠。

岂无春秋笔,为君纪其功。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