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

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攲。

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

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

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

上山绝梯磴,堕海迷津涯。

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

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志趣与生活态度的诗歌。

诗中的“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表明了作者坚持个性的独立和自由,不愿意被世俗的规矩所束缚。“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则是对朋友或同道中人品格的赞赏,形容其有着不凡的才能与品质。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则表达了作者对待人接物的态度,即听到呼唤便自主行动,不再受到任何约束。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攲。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这几句诗似乎是在询问朋友为何要在半路上停下来,而作者则继续前行,与世俗不同的步调相随。

接下来的“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描写了马匹的华丽装饰,以及旁观者对此景象的赞叹,作者则显得淡然,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名利与世间纷扰的淡漠,以及对朋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期待。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则是对生活艰辛的体验,以及坚守个人理想和志向的决心。

在后半部分,“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表达了对于不同观点的人可能会发笑,而作者则选择与志同道合者共鸣。

“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这几句诗形容了一种寂寞和病中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景象的描写。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则是表达了对于朋友到来的期待,以及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礼节。

最后,“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表明了作者与高洁之士的交流,使得平凡的诗句也显得如同仙境中的美丽景象。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对于名利世故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綵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形式: 古风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

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

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

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

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

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

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一)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二)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