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焦山

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焦山如同伏卧的乌龟,亿万年来浸泡在碧绿的波浪中。
抬头向北望去,海天相连,尾部托着金色的佛塔,显得雄伟壮观。
我听说城东的楼阁,每日都展现出秀美的景色。
松树和杉木犹如长发,人来人往,上下穿梭。
我想要带着仙人浮丘公,乘着龟壳在水中自由漂浮。
仿佛感受到仙风引领,也许能探访到那金色的宫殿。

注释

焦山:形容山形像伏卧的龟。
伏龟:形容山势低矮而平坦。
万古:极言时间之久。
浸:浸泡。
金刹:金色的佛塔。
壮:壮观。
城东楼:城东边的楼阁。
秀色:美丽的景色。
松杉:松树和杉树。
毛发:比喻众多且密集。
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
恣潜漾:随意在水中漂浮。
仙风:仙人的风范。
引:引导。
金阙:金色的宫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开篇"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将焦山比喻为静卧的巨龟,将其悠久而坚固的特性与波涛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历史的沉淀。接着"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则从侧面勾勒出焦山的宏大轮廓,似乎在诉说着它与广阔天际、黄金般坚实之物的联系。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转而描绘诗人对城东楼的听闻和景色的欣赏,这里的"秀色"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紧接着"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则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松杉参差不齐的生长状态,以及观者在其间穿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层次丰富、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

诗尾"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表达了诗人想要与神仙共游的愿望,以及对超凡之境的向往。在这里,“浮丘公”象征着仙界的使者,而“据壳恣潜漾”则是希望能够进入那神秘而又宁静的水域。最后,"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中“仙风”代表了超自然的召唤,“金阙”则象征着通向仙界的门径,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仙境探寻的渴望。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焦山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绘,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寄托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题韩干马图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方。

心知不载田舍郎,犹带开元天子红袍香。

韩干写时国无事,绿树阴低春昼长。

两髯执辔俨在傍,如瞻驰道黄屋张。

北风扬尘燕贼狂,厩中万马归范阳。

天子乘骡蜀山路,满川苜蓿为谁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壁

命驾欲诣客,欲去复迟迟。

事幸无甚急,何用劳驱驰。

家贫幸有酒,亦略具鲜肥。

且复东窗下,高歌醉而嬉。

形式: 古风

衡门

衡门日晏晚鸡鸣,下舍人归半掩扃。

邑犬无声山郭静,暮天寒月拨云生。

形式: 七言绝句

赠马十二全玉沿檄过楚顷刻而别

我离海边方季夏,子时别我西亭下。

是时积雨河水深,却看孤舟放清夜。

尔来忽忽冬已阑,岁晚荒凉学官舍。

那知复与子携手,犹能顷刻听清话。

来时绿树今黄叶,须信丹颜暗中化。

别离易得当重惜,岁月难留足悲吒。

人生坎轲多忧娱,万事纷纷少休暇。

况子飘泊不可常,几度相逢即衰谢。

功名有命何足求,富贵无常求亦乍。

隋珠弹雀虽有获,纤尘未补千金价。

我于世事甘不学,久师壁观依僧社。

辱君指我曹溪源,行虽未至宁辞驾。

君如有志反丘壑,我即求田买桑柘。

卜邻丈室听谈禅,更问老农求学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