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晚泊二首(其二)

春来客思独萧骚,处处东田没野蒿。

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

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

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沅江晚泊时所见所感,展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春来客思独萧骚”,开篇即点出诗人孤独的游子情怀,春天的到来并未带来生机盎然,反而触动了内心的愁绪。接着“处处东田没野蒿”一句,以田野荒芜的景象映射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雨交加与船只在波涛中漂泊的场景,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这里不仅有自然界的风雨,更有社会的风雨,诗人仿佛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无法自拔。

“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的百姓在乱世中挣扎求生,野兽在黄昏时分哀嚎,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混乱与人民的悲惨境遇。

最后,“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鹿门山是古代文人隐居之地,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想象自己手持藜杖,携壶带酒,前往东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既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表达,也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夜泊江思湖忆元明

扁舟泊近渔家晚,茅屋深环柳港清。

雷雨骤开江雾散,星河不动暮川平。

梦回客枕人千里,月上春堤夜四更。

欲寄愁心无过雁,披衣坐听野鸡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睡起写怀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

閒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

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鹅羊山

福地相传楚水阿,三年春色两经过。

羊亡但有初平石,书罢惟笼道士鹅。

礼斗坛空松影静,步虚台迥月明多。

岩房一宿犹缘薄,遥忆开云住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泗州寺

渌水西头泗洲寺,经过转眼又三年。

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只似前。

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

开轩扫榻还相慰,惭愧维摩世外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