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寺

渌水西头泗洲寺,经过转眼又三年。

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只似前。

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

开轩扫榻还相慰,惭愧维摩世外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泗州寺》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泗州寺时的感慨与体验。

首句“渌水西头泗洲寺”,以“渌水”点出地点,暗示环境的清幽,引出“泗洲寺”的所在。次句“经过转眼又三年”,时间的流逝在不经意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接着,“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只似前”,诗人与老僧的重逢,老僧对诗人的称呼和笑容,透露出一种亲切与熟悉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形象的变化——“清癯”,即瘦削,可能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变化或修行的痕迹。

“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诗人提到每次有客人来访,都会留下诗篇在佛壁上,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也寓意着佛法与文学的交融,以及对后人的一种精神传承。

最后,“开轩扫榻还相慰,惭愧维摩世外缘”,诗人邀请老僧入室,清扫榻位,给予慰藉,同时表达了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将自己与佛教高僧维摩诘的对话视为一种超然于世俗的缘分,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友情及自我反思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思,是王守仁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再经武云观书林玉玑道士壁

碧山道士曾相约,归路还来宿武云。

月满仙台依鹤侣,书留苍壁看鹅群。

春岩多雨林芳淡,暗水穿花石溜分。

奔走连年家尚远,空馀魂梦到柴门。

形式: 七言律诗

再过濂溪祠用前韵

曾向图书识面真,半生长自愧儒巾。

斯文久已无先觉,圣世今应有逸民。

一自支离乖学术,竞将雕刻费精神。

瞻依多少高山意,水漫莲池长绿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瑞华二首(其一)

簿领终年未出郊,此行聊解俗人嘲。

忧时有志怀先达,作县无能愧旧交。

松古尚存经雪干,竹高还长拂云梢。

溪山处处堪行乐,正是浮名未易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游瑞华二首(其二)

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