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寒塘边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首联“家住寒塘半亩馀,绿阴浓处足樵渔”,开篇即点明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寒塘半亩,绿树成荫,为隐士提供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空间,同时“足樵渔”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自给自足。颔联“青山久恋非逃世,沧海逢人暂卜居”,进一步揭示了隐士虽身处山林,但并非逃避世俗,而是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依恋,偶尔与外界相遇,也是暂时的栖息,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和尊重。颈联“片刺仅存溪上草,八行谁寄帐中书”,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生活中的日常,片刺象征着生活的微小与简单,而“八行谁寄帐中书”则透露出隐士与外界的联系,虽简朴却并不孤独,依然保持着与世界的某种沟通。尾联“凭君剩有长康笔,乞画云林水石庐”,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以画家顾恺之的技艺,描绘出他心中的理想居所——云林水石庐,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