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灰]韵

翻译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注释

晚景:指夕阳之景。
景,日光。
琼杯:玉杯。
照眼:耀眼。
翠作堆:形容绿色之盛。
岷峨: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
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
渌醅:美酒。
蒲萄:即葡萄。
此处与“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绿。
阳台:地名,传说在四川巫山。
粉腮:歌女的香腮。
吹回:指风吹雨散。
落照:落日之光。

鉴赏

这首词描绘的是夜晚时分的美景,如同美酒琼杯中的晚景,明亮而清透,映照出远处的山峦翠色如堆积的翡翠。词人将视线投向岷山峨眉,想象那里春天的雪浪融化,仿佛万顷葡萄园中盈满了碧绿的酿泉。春雨悄然降临阳台,细密地洒在歌楼上,打湿了女子的香腮,增添了几分诗意。

随后,一阵东风忽然卷地而来,吹散了乌云,让落日余晖重新照亮了半边江天。这幅画面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以及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敏感捕捉。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夜的风情,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交织的情感。苏轼的词作,如是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其一)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

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

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其二)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西江月.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定风波.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

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

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