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

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

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

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

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圣人顺应天之德性,广施仁爱于万民。
常忧虑百姓疾苦,不因身居高位而自傲。
振兴教化期待众诸侯协力,选拔贤能守护各地封疆。
得人才众多乃盛世景象,如今这些贤良仍留存朝堂。
神明垂示君王之道,恳切开启治国之门。
其光辉无所不照,凡有形象皆予教诲。
遵循先贤制定的法度,归本溯源以达至治理。
庄重地秉承深奥谋略,辉煌地警示红色车驾。
不仅重任在肩,且恩赐丰厚。
常闻以此激励臣子节操,以实际行动报答明主之恩。

注释

圣人:品德高尚、智慧超群之人,此处指君王。
合天德:顺应天道,具备与天相符的德性。
洪覆:广泛覆盖,这里指仁爱普及。
元元:原指平民百姓,此处泛指广大民众。
劳:忧虑,挂念。
苍生:百姓,民众。
黄屋尊:指皇帝身份尊贵,黄屋指古代帝王所乘之车,以黄缯为盖。
兴化:振兴教化,推动社会风气改善。
俟:等待,期待。
群辟:众多诸侯,指各地方首领。
择贤:挑选贤能之人。
守列藩:担任各地边疆要职,守护国土。
得人:得到人才,指人才众多。
此为盛:这是盛世的标志。
咨岳:此处指朝廷中的贤良之士,岳喻指德高望重者。
今复存:现在仍然存在,即仍在朝中效力。
降鉴:神明垂示,天意指引。
引君道:启示君王应遵循的道路。
殷勤:恳切,诚挚。
启政门:开启治理国家的大门。
容光:光辉,此处指圣人的教诲或神明的启示。
无不照:无所不照亮,即对万物都有教化作用。
有象:有形象的事物,泛指世间万物。
必为言:必定会有所教诲,给予启示。
成宪:已成文的法度,先贤制定的制度规章。
知所奉:知道应当遵守奉行。
致理:达到良好的治理状态。
归其根:回归根本,即遵循基本原则行事。
肃肃:庄重,严肃。
禀:秉承,接受。
玄猷:深奥的谋略,高明的治国之道。
煌煌:辉煌,光明灿烂。
戒朱轩:警戒红色车驾,此处借指君王本人,提醒其言行举止应符合圣明标准。
徒:仅仅,只是。
任遇重:肩负重任,受到重用。
宴锡繁:恩赐丰厚,宴锡指帝王赐予的丰厚赏赐。
载闻:常听说,经常听闻。
励臣节:激励臣子保持高尚节操。
持答:以实际行动回报。
明主恩:贤明君主的恩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君主合乎天德、大度容众的品质给予高度赞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愿望和期待。

首句“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表达了对君主道德高尚、恩泽广被的颂扬。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君主,“合天德”意味着君主能够与天道相合,体现出一种理想化的人格魅力。

其次,“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则表明了君主对民众的关怀和不骄不躁的态度。“黄屋”在这里象征着皇权,但君主并没有因为地位尊贵而疏远百姓,这种谦逊和关爱之心是作者所赞美的。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则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政治景象。在这个理想中,君主通过选择賢能的人才来辅佐自己,并在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治理,展现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国家图景。

“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则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在这里,“得人”意味着获得贤能的人才,而这种状况被视作国之大幸。“咨岳”则可能是指君主咨询賢达之士,以求得真知灼见。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进一步强调了君主通过智慧和宽仁来引导民众的道路,并且在政治上表现出极高的热忱。

“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则是对君主光明德行的赞美,意味着君主的恩泽如同阳光一样普照四方,而其德行也像天象一样显而易见,是不可言说的伟大。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表达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备和治国理念的深刻。这里,“成宪”意味着法律制度的健全,而“致理归其根”则强调了追求事物本源、本质的治理理念。

“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则描绘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宫廷场景,“肃肃”形容的是一种恭敬谨慎的态度,而“煌煌”则是对皇权威仪的赞美。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则表明了君主不仅重视人才,还要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考核众臣,这里的“岂徒”意味着绝非仅仅,而“宴锡繁”则形容一种安详、平静而又丰富多彩的情景。

最后,“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表达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感激之情。这里,“载闻”意味着广泛传颂,而“励臣节”则是对臣子忠诚品质的赞扬;“持答明主恩”则强调了臣子对于君主恩泽的回报和感戴。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君主德行、政绩以及与臣子的关系的高度评价,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美好愿望,也是当时社会普遍向往的一个政治理念。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瑞雪篇

万年春,三朝日,上御明台旅庭实。

初瑞雪兮霏微,俄同云兮蒙密。

此时骚切阴风生,先过金殿有馀清。

信宿婵娟飞雪度,能使玉人俱掩嫭。

皓皓楼前月初白,纷纷陌上尘皆素。

昨讶骄阳积数旬,始知和气待迎新。

匪惟在人利,曾是扶天意。

天意岂云遥,雪下不崇朝。

皇情玩无斁,雪委方盈尺。

草树纷早荣,京坻宛先积。

君恩诚谓何,岁稔复人和。

预数斯箱庆,应如此雪多。

朝冕旒兮载悦,想籉笠兮农节。

倚瑶琴兮或歌,续薰风兮瑞雪。

福浸昌,应尤盛,瑞雪年年常感圣。

愿以柏梁作,长为柳花咏。

形式: 古风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出处各有在,何者为陆沈。

幸无迫贱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门未岖嵚。

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万全焉可寻。

行行念归路,眇眇惜光阴。

浮生如过隙,先达已吾箴。

敢忘丘山施,亦云年病侵。

力衰在所养,时谢良不任。

但忆旧栖息,愿言遂窥临。

云间日孤秀,山下面清深。

萝茑自为幄,风泉何必琴。

归此老吾老,还当日千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圣达有由然,孰是无心者。

一郡苟能化,百城岂云寡。

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

感初时不载,思奋翼无假。

闲宇常自闭,沈心何用写。

揽衣步前庭,登陴临旷野。

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

愿言采芳泽,终朝不盈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临泛东湖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

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

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

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

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

羁孤忝邦牧,顾己非时选。

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褊。

永念出笼絷,常思退疲蹇。

岁徂风露严,日恐兰苕剪。

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

形式: 古风 押[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