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其一)

当年直奋渭滨渔,远业端为万世图。

戡乱功犹存社稷,爱闲身已到江湖。

竹间便好开三径,池外何妨架一区。

从此标名为退老,时将杖屦许谁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在渭水边垂钓的英雄,他远见卓识,图谋长远。他立下的戡乱之功,稳固了国家根基,但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他选择退隐江湖,过起了闲适的生活。在竹林中开辟了三条小径,池塘边搭建了一个小区域,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中表达了对这位丞相晚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退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

谢升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其二)

再造功成不自居,玉墀长见咏归欤。

青山流水看无厌,燠馆凉台兴有馀。

天子时时思旧德,苍生日日傒新除。

黑头便上锋车去,遥想槐庭席正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广福寺

小松新桧未成行,劝督栽培想上方。

檐外老榕知几岁,亭亭孤立傲风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即事

茅屋松窗小隐家,茶烟漠漠水斜斜。

檐间乳燕未成语,庭下石榴争放花。

赖有诗书销白日,倦随车马走黄沙。

林泉旧约好径去,风雨满江垂钓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赠铅山余适正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

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

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

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

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

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

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

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

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

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

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

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

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

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

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

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

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

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

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

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