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晚归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躺在船边,思绪清澈,遥望远方,几乎担心自己误入仙境。
桥梁横跨水面,四周已是秋意,寺庙坐落在云峰之间,正值傍晚晴朗时光。
翠绿的鸟儿湿翅飞翔,仿佛在躲避什么,红色的荷花香气袅袅,似乎在迎接来访者。
渐渐接近那竹林环绕的地方,鸡鸣狗吠和藤萝间的声响若隐若现。

注释

卧:躺。
浑:几乎。
蓬瀛:仙境。
秋色:秋天的景色。
翠羽:翠绿的鸟翅膀。
红蕖:红色的荷花。
诛茅地:竹林之地。
鸡犬林萝:乡村的鸡犬和藤萝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乘船归来时的景象和心境。首句“卧枕船舷归思清”展现了诗人静躺船头,心中思绪清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望中浑恐是蓬瀛”表达了诗人遥望远方,疑幻疑真,仿佛看见了仙境般的蓬莱和瀛洲。

“桥横水木已秋色”写出了水面桥梁倒映着秋意浓厚的景色,而“寺倚云峰正晚晴”则描绘了山寺坐落在云端,夕阳余晖洒下的宁静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翠鸟因雨湿而飞起,似乎在躲避,而红色的荷花香气袅袅,仿佛在迎接诗人,展现出生机与热情。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致的变化而起伏。

最后两句“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描绘了越来越清晰的归途,远处传来农舍的鸡鸣狗吠声,以及林间藤萝的轻响,这些声音让诗人感到亲切和熟悉,暗示了他即将回到温馨的家园。

总的来说,这首《湖上晚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湖上归航图,通过景物的变换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归心似箭的情感。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湖上隐居

湖水入篱山绕舍,隐居应与世相违。

闲门自掩苍苔色,来客时惊白鸟飞。

卖药比尝嫌有价,灌园终亦爱无机。

如何天竺林间路,犹到秋深梦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湖山小隐(其二)

园井夹萧森,红芳堕翠阴。

昼岩松鼠静,春堑竹鸡深。

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

颜原遗事在,千古壮闲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湖山小隐(其三)

衡门邻晚岛,环堵背寒岗。

片月通萝径,幽云在石床。

客游抛鄠杜,渔事拟沧浪。

管乐非吾尚,昂头肯自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湖山小隐(其一)

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

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水墅香菰熟,烟崖早笋肥。

功名无一点,何要更忘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