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其三)送王历阳以右曹赴阙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

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

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珰。芳洲酒社词场。

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

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淝水之旁,气候转凉,淮堤上的柳树也换上了秋色。诗人提到别离已过数年,从中可见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紫马行走缓慢,可谓是旅途中的不舍与留恋,而梦草池塘的出现,则让人联想到边塞之地的寂寞与孤独。

诗人随后提到乘坐丹凤升至天边,禁漏催促着季节的更迭,同时在春殿中举杯畅饮。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也透露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过松江时,雪花纷飞,如同冰解鸣珰般清脆悦耳,这些意象都深化了秋天的苍凉与凄美。

接下来的“芳洲酒社词场”则是诗人在这里举行宴会,吟唱诗词,氛围热烈而欢快。接着,“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中,高台不仅是地理之标,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记忆。诗人在此地徘徊,似乎与古人对饮,对酒的豪情相呼应。

“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则表达了诗人再次攀登逋山之时,那份宁静而深远的情感。月色清冷,夜色渐浓,这一刻,诗人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也随之变得空明而沉郁。

最后,“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和“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两句,则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和自然景色的期待与描绘。春风拂过侍女的衣衫边缘,那轻柔温暖之感已经可以察觉;而东园之行,更是一场新的探索,千树覆盖着厚厚的苔藓,一切都在等待着诗人的笔下绽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记忆的描摹,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42)

吴文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字:君特
  • 号:梦窗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约1200~1260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其一)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其五)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

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荭秋。

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其二)落梅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婆罗门引(其一)无射羽,俗名羽调为怀宁赵仇香赋

香霏泛酒,瘴花初洗玉壶冰。西风乍入吴城。

吹彻玉笙何处,曾说董双成。

奈司空经惯,未畅高情。瑶台几层。但梦绕、曲阑行。

空忆双蝉□翠,寂寂秋声。

堂空露凉,倩谁唤、行云来洞庭。团扇月、只隔烟屏。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