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立归蜀

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马嘶山稍煖,人语店初明。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遥远的路程延伸三千里,向西南方向是我前行的方向。
在杜陵家中已经空无一人,我这个蜀地的旅人又要踏上新的旅程。
白雪映照着巴江的景色,风吹过栈道阁楼发出声响。
马儿在山间嘶鸣,随着阳光渐暖,旅店也开始有了人声。
旅途中的梦境让我感触颇深,独自吟唱时心中充满不平。
谁将是李白之后的人物,能探访那繁华的锦官城呢?

注释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西南:地理方位。
杜陵: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附近。
蜀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四川一带。
栈阁: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上的阁楼。
马嘶:马的嘶鸣声。
孤吟:独自吟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远行友人的送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开篇“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即设定了送别的宏大背景,展示了朋友离别时的壮阔画面。接着,“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表明友人已离开故乡,开始新的旅途,而诗人则留下继续思念。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凄清幽静之感。这里的“雪”和“风”都是送别时常用来表达离愁的意象,它们使得诗人心中的不舍之情更加强烈。

“马嘶山稍煖,人语店初明”则转到了早晨的场景,通过马儿的嘶鸣和山间的温暖,以及人们的低语和店铺的初见光明,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早市图景。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意象,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送别后,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如同一场又一场的旅行梦境,让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同时,“孤吟”也透露出诗人在朋友离去后的寂寞和不适应。

最后,“谁为李白后, 为访锦官城。”这一句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种致敬,也许诗人希望能有像李白那样的人再次来到这个被称作“锦官”的地方。这里的“后”字,既可理解为追随,又可理解为时间上的后来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再次相见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送杨尚书祭西岳

报功严祀典,宠诏下明庭。

酒气飘林岭,香烟入杳冥。

乐清三奏备,词直百神听。

衣拂云霞湿,诗通水石灵。

何因逐驺骑,暂得到岩扃。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送狄尚书镇太原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陆畅侍御归扬州

故园偏接近,霅水洞庭边。

归去知何日,相逢各长年。

山川南北路,风雪别离天。

楚色穷冬烧,淮声独夜船。

从军丞相府,谈笑酒杯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家兄赴任昭义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

别离浮世事,迢遰长年情。

广陌垂花影,遥林起雨声。

出关春草长,过汴夏云生。

黠吏先潜去,疲人相次迎。

宴馀和酒拜,魂梦共东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