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曲

溪西月不华,溪北桃无花。

风光只落溪南路,和月和花筑楼住。

花枝二月人二旬,楼高一层春一分。

溪光已隔画桥影,柳色自斗疏阑春。

岸云凝红水云白,总逊春衫好颜色。

百花开处百禽鸣,楼上添衣楼下行。

寻芳肯到春溪口,堤上行人学垂手。

放船肯过长河湄,墙头女儿仿画眉。

画眉尚避春莺见,照鬓都疑水禽羡。

镜里浓云晓上头,竹中轻粉宵匀面。

春幡亲制初护见,楼角三面悬玲珑。

眸迎深馆迢迢绿,手展文窗扇扇红。

星疏夜久愁犹立,露冷草香虫尚蛰。

百饼薰笼总厌烧,启帷试放生香入。

消息今年异往年,客巢新定故巢迁。

愁边晓泪疑含露,望里春潮已接天。

伤春曾到春台畔,笼鸟生疏茶敢唤。

背客亲移北户镫,呼鬟更掩重门扇。

短短疏篱漠漠尘,沿溪楼阁对墙身。

缘知溪路经三折,只共波光住浃辰。

可怜门左闲亭坞,三月谁为众香主。

抛客年光誓不停,迷人草色寻应苦。

一样扁舟去未还,五湖踪迹异三山。

春来依旧花千树,梦醒空愁月一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溪南春天的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桃花、溪流、楼阁和人物活动。诗人通过“月不华”、“桃无花”暗示早春时节的清冷,而“风光只落溪南路”则强调了溪南的独特魅力。楼阁与月花相伴,反映出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和享受。

“花枝二月人二旬,楼高一层春一分”运用数字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在春光中的流逝。溪光、画桥、柳色、岸云、水云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人还通过“百花开处百禽鸣”、“楼上添衣楼下行”等细节,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活动。

“寻芳肯到春溪口”至“沿溪楼阁对墙身”一段,进一步描绘了溪南的景致和人们的生活,如堤上垂手、船行长河、女子画眉等,展现出春天的热闹与活力。然而,诗人的情绪随着“客巢新定故巢迁”转向淡淡的哀愁,春潮、晓泪、鸟雀、熏笼等元素,透露出离别与怀念之情。

最后,“春来依旧花千树”至“梦醒空愁月一弯”收束全诗,以花树繁盛与月色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春天易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清代诗人洪亮吉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元夕看桃

元夕一年居一方,接天歌吹来咸阳。

终南山月盛光采,一夕楼上铺新黄。

崇仁坊前百戏陈,杂乐共作秦声尊。

颇欣土俗乐丰岁,巷少服马居无人。

严寒初除信风劲,风里试镫镫不定。

端礼门连长乐楼,万声压市嚣难听。

连宵宾从席屡移,选舞彻夜殊忘疲。

屏风高障碧天色,蜡泪满堆红地衣。

园南独客愁争逐,看花欲来深径宿。

避寒三度著春衫,照梦千枝列华烛。

墙头月色清可怜,桃花一枝影入筵。

江南无此早春景,自爱枕上看花眠。

须臾舞寂将残夜,月向城西鹊巢下。

一阵帘前料峭风,远鸡声里寒桃谢。

乡闾此时谁复留,癯崔瘦蒋成俊游。

横塘半里足箫鼓,镫火直接三元楼。

十年两度清游寡,更有汪伦手堪把。

江馆云迷宛转箫,帝城月照流离瓦。

形式: 古风

缥缈岭纳凉

云门古松三十七,三十六株鳞尽裂。

一松蟠蟠径离石,势欲上天犹去尺。

白云移松巅,巨石忽欲走。

岩风吹征衣,上险切星斗。石镜露落,山泉微光。

暝色入树,松花初黄。

人间残暑不至此,鹤氅乍著宜新凉。

云光深,霞色浅,倒影空濛众山显。

枕泉半日不饮泉,饱向松梢餐露眼。

形式: 古风

戒坛古松歌

沿山西行日光断,一松如龙黑天半。

松根一龙干九龙,欲攫台殿凌虚空。

虬枝北出风力驶,五里亭边落松子。

苍然一顶常宿云,巢鹤不敢呼其群。

枝蟠入石石不知,石窾常见生灵芝。

年深力厚触山破,根断犹穿北山过。

客行破晓即看松,高下楼阁清光中。

南枝迎阳日气浓,北枝腊雪犹未融。

倦时眠松根,醒时看松色。

山僧爱松亦如客,隔岁松花饷人食。

一株旁倚态亦奇,偃盖静觉春阴移。

复有一株云气重,一风微吹干俱动。

其余八九纵复横,倾耳总作龙吟声。

初唐武德至今远,山古寺古涛声平。

我留三宿非爱山,松下百匝偏忘还。

君不见看松如我亦无两,黄海终南各千丈。

形式: 古风

道中作

乱峰高映斜阳赤,谷里人行已深黑。

溪南新月透山来,千朵白云遮不得。

东西秋水隔一村,跣涉尚喜山泉温。

山村树湿昨宵雨,石屋泠泠出蛮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