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我的朋友在东南之地,过去听说他曾登上这座楼。
人们如江水般流逝,他的书却留在了墙壁上。
严子喜好真正的隐居,谢公沉迷于遥远的游历。
清风开始吟唱赞歌,闲暇的日子又消解了我的忧虑。
时光与文字共古,足迹与山水相伴的幽深。
他已经辜负了世人的期待,只能空望着黄河的流逝。
岁月流逝,秋天已至,满含悲伤和凄凉。
天空高远无法询问,我只能掩面哭泣,踏上行舟离去。

注释

吾友:我的朋友。
东南美:东南之地的美景。
昔闻:过去听说。
严子:指严子陵,古代隐士。
耽:沉迷。
清风:象征着高尚的品格。
销忧:消除忧虑。
天高不可问:暗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曙的作品,名为《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这两句通过对朋友东南美的赞美和昔日共同登楼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情感。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这里描绘了两位朋友的品格和生活态度,一位追求真实与隐逸,另一位则沉迷于远行。清风与暇日成为了抚慰心灵、消解忧愁的元素。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和历史文字的怀念,同时也感到个人的孤独感和生命如同黄河之水般不断流逝。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末尾几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凉感受,以及面对自然浩瀚和生命无常时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时光、生命价值以及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6)

崔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署,唐朝状元、诗人。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就病故了。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 籍贯: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
  • 生卒年:?—739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

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古意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薛据之宋州

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

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

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

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

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

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

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