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录别(其七)》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念当首往路,千里邈已临”,诗人遥想即将踏上远行之路,千里之遥仿佛已近在眼前,预示着离别的痛苦与不舍。接着,“丝竹发高堂,听我双龙吟”描绘了临别前的场景,高堂之上,音乐响起,似乎在为离别之人送行,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泠泠江汉流,浮云寒以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寒冷而阴郁的气氛,暗示了离别后孤独与寂寞的感受。“长风激羽翼,严霜摧北林”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带来的冲击与伤害,长风如同离人的思绪,猛烈地吹拂着,严霜则象征着外界的冷漠与无情。
“慷慨有馀悲,新声怆人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伤,即使新曲响起,也难以掩饰心中的悲凉。“游子失相视,征夫泪不任”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游子与征夫相对无言,泪水无法抑制,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中曲一俛仰,从此无知音”意味着在离别之后,再也找不到能够理解自己心声的人,孤独感油然而生。“故乡一尊酒,愿言常酌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相聚时光的怀念,希望能在未来再次相聚,共享美酒。“徘徊恋景光,忽为辰与参”则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最后,“来者自非昔,去者自非今”点明了时间的不可逆与变化的必然性,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模样,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织,深刻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