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夜

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期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披着衣服坐在小亭子里,夜晚的凉气让人感到清新。
月光昏暗,先在周围形成一圈圈光晕,虫鸣声虽有但叫不出名字。
我举起酒杯期待着混沌的境界,翻开书卷欣赏其中的精华。
这份兴致谁能理解呢?只有松林间的风和静睡的鹤才会被惊醒。

注释

披衣:穿着衣服。
小亭:小型的亭子。
夜气:夜晚的凉爽气息。
晕:月光周围的光晕。
虫吟:虫子的叫声。
混沌:形容模糊不清或未分化的状态。
茎英:比喻书中的精华内容。
松风:松树间的风。
鹤睡:鹤在沉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坐在小亭中,感受着清凉的夜气。月亮被薄雾所笼罩,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虫鸣的叫声在空中回荡,但却难以辨识它们的名字。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表现出了他对于未知世界的尊重和好奇。

“举杯期混沌”一句,通过举杯这个动作传达出诗人对宇宙、对生命的深思和感慨。这不仅是一个饮酒的动作,更是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精神上的沟通。

“开卷赏茎英”则表明了诗人在夜静人稀的时候,独自欣赏着书卷中的知识和智慧。茎英指的是书卷中那些精美的篇章,它们如同花朵般绚丽多彩,令人沉醉。

最后两句“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则流露出诗人在这种宁静夜晚之中的独特情感。诗人问道,在这样一个深夜,当他心中涌动着的激情和喜悦,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而那轻柔的松风却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鹤,似乎连自然界也对这份静谧感到惊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独处感受,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文人雅士在夜深人静之时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閒居

无物可劳情,空郊日闭扃。

雨吟春破碎,贫饮客凋零。

世事重江险,才名一梦醒。

同心秪松柏,见我尚青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粗。

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

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

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龟峰精舍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