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粗。
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
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
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鸡的形象和遭遇,通过对鸡生活境况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弱小生命命运的同情。"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粗"一句写出了鸡的外观特征,同时也隐含着一种生存竞争的艰辛感。"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则表达了鸡即便有分辨晨昏的本能,也无法逃脱被食用的命运。
"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这两句诗写出了鸡在年轻时就要承受打斗和主人的呼唤,这既是对鸡生活的描绘,也可以看作是对人世间弱肉强食现象的一种隐喻。最后"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远离猎捕之苦的向往,"天外去鸿孤"更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还通过对鸡生活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尊严和自由价值的思考。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寻幽西去路非赊,回首红尘事可嗟。
不待鸾骖并鹤驾,便分人世与仙家。
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
还似武夷高会日,骨凡犹幸醉流霞。
书林老仙头欲斑,近日卜居吴楚间。
麻姑世界尽赢得,羲皇兴味先追还。
川流切对夏无暑,山月出来门未关。
笑杀区区躁求者,不因贫病不曾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