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粗。

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

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

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感叹你们这些鸟类,高昂着头,尾羽粗大。
只懂得辨别白天黑夜,却仍然逃脱不了被捕的命运。
年轻的鸟儿辛苦地争斗,主人时常呼唤它们。
难道没有想过逃离猎人,像孤独的飞鸿飞向天边。

注释

羽虫:鸟类的统称。
昂然:高傲的样子。
冠距:鸟类头部的装饰羽毛。
识昏晓:辨别昼夜。
庖厨:厨房,这里比喻捕猎。
斗:争斗,指鸟类间的竞争。
主人:这里可能指的是人类饲养者或捕猎者。
弋者:猎人,持弋射鸟的人。
天外去鸿:飞翔在天空的孤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鸡的形象和遭遇,通过对鸡生活境况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弱小生命命运的同情。"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粗"一句写出了鸡的外观特征,同时也隐含着一种生存竞争的艰辛感。"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则表达了鸡即便有分辨晨昏的本能,也无法逃脱被食用的命运。

"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这两句诗写出了鸡在年轻时就要承受打斗和主人的呼唤,这既是对鸡生活的描绘,也可以看作是对人世间弱肉强食现象的一种隐喻。最后"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远离猎捕之苦的向往,"天外去鸿孤"更增加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还通过对鸡生活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尊严和自由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龟峰精舍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王刑部游仙都观

寻幽西去路非赊,回首红尘事可嗟。

不待鸾骖并鹤驾,便分人世与仙家。

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

还似武夷高会日,骨凡犹幸醉流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君赐题尧辅斋壁

书林老仙头欲斑,近日卜居吴楚间。

麻姑世界尽赢得,羲皇兴味先追还。

川流切对夏无暑,山月出来门未关。

笑杀区区躁求者,不因贫病不曾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