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白屋自古以来从未出过官员,名字应如佛一般被尊敬。
彦伦再次回到北方山谷,如同谢安隐居东山,只为重温旧日的欢乐。
何时能步入朝廷任职,只期盼得到深深的恩典,如同站在表彰功绩的鸡竿之下。
胸中满载奇异才能,从此以后,即使在严冬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注释

白屋:指平民百姓的住所,表示清贫或未仕途之人。
佛名:比喻高尚的名声或崇高的地位。
彦伦: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人物。
凤阙:皇宫的代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湛恩:深厚的恩惠或公正的待遇。
鸡竿:古代的一种表彰功绩的旗帜,此处象征荣誉。
阳春:温暖的春天,也比喻美好的时光。
苦寒:寒冷的困境,这里比喻艰难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官职的淡然,以及对佛法的某种向往和敬仰之情。紧接着,“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则是对朋友彦伦和安石的思念,他们或许曾在北谷和东山有过美好的回忆。

诗中的“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可能是在提醒友人何时能够一同登临高处(凤阙),共赏自然之美,而“湛恩”可能是指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只等待着能够重逢。最后,“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即将到来的温暖春天的期待,以及对过去苦寒日子的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珍视友谊的情怀。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和王刑部游仙都观

寻幽西去路非赊,回首红尘事可嗟。

不待鸾骖并鹤驾,便分人世与仙家。

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

还似武夷高会日,骨凡犹幸醉流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君赐题尧辅斋壁

书林老仙头欲斑,近日卜居吴楚间。

麻姑世界尽赢得,羲皇兴味先追还。

川流切对夏无暑,山月出来门未关。

笑杀区区躁求者,不因贫病不曾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陈屯田送知县徐殿丞次韵

近年双阙暂鸣珂,出宰南城户数多。

古道存心公道显,恶人钳口善人歌。

登高赋处英辞在,垂橐归时旧物鈋。

当比瑞金嚚讼后,要移风俗拟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季夏雨中宛有秋色四望之际百感生焉因题于纸

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

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