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夏仲照墨竹横卷盖陈缉熙先生故物也

昆山夏老能笔耕,开云种玉看峥嵘。

千条万叶入霄汉,世间草木空有名。

来持琅玕叫阊阖,坐使燕石无光晶。

北人贵竹如贵玉,直以高价酬丹青。

衡开文幅直踰咫,不见枝梢见根柢。

恍疑湘浦推篷行,䬃雨惊飙过双耳。

九疑山高望不极,影落洞庭清彻底。

灵籁时来天乐风,钓竿不动珊瑚水。

珊瑚水冷鱼龙藏,此翁一去魂茫茫。

江山有神故物在,环佩无声凉夜长。

东吴老子图书散,南国诸生思未忘。

重向玉堂修竹谱,须将僵竹记筼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题夏仲照墨竹横卷盖陈缉熙先生故物也》是一首赞美墨竹艺术的诗。诗人首先赞扬了画家夏老仲照的技艺高超,他的画作如同开云种玉,展现出墨竹的峥嵘姿态。接着,诗人通过“千条万叶入霄汉”描绘出竹子的繁茂和气势,暗示其超越寻常草木的非凡品质。

诗人进一步强调夏老的画作具有独特的魅力,使得燕石都失去了光彩,反映出他对墨竹的生动刻画。他笔下的竹子价值连城,如同北方人珍视美玉,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评价。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画面中的竹枝与根部,犹如湘浦行舟,风雨声中带来清新之感。

诗中还借九疑山的高远和洞庭湖的清澈,象征夏老的画作深远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自然和谐。诗人感叹画中竹子的静谧与神秘,仿佛能引来天籁之音,让人沉醉于其中。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陈缉熙先生的怀念,以及对墨竹艺术传承的期待,希望后人能继续研究并发扬这种艺术。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是对墨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及其作品背后精神的敬仰。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学士柏

我行树阴日千匝,雨叶风枝自萧䬃。

惟有诸生识我情,傍人不解空嘲狎。

我见先生种树年,我身尚短树及肩。

枝蟠江山地可缩,手干造化天无权。

琼台翠阁何森爽,院柳庭花敢争长。

芘荫长留六月阴,盘回直与孤云上。

材堪五凤难为用,根到九泉终不枉。

零落青袍几故人,琮琤玉佩空遗响。

当时院长文安公,柯亭刘井相西东。

百年遗爱岂独此,此树欲比人中龙。

树犹如此我何似,已愧斑白非儿童。

名收榱桷有先后,寿比金石无终穷。

下堂再拜想颜色,仰面正拂长髯风。

形式: 古风

四禽图(其一)

鸲鹆色不如鹦鹉,强向筵前学人语。

网罗西下陇山空,毛羽虽佳不如汝。

铁衣金觜双雕楹,世间无处无弓缯。

试听内苑笼中语,空诵弥陀六字名。

形式: 古风

四禽图(其二)

珊瑚出海海见底,谁掣长竿临海水。

黑风驱雾卷冥濛,化作禽飞向空起。

北人未熟南禽名,岭外方言如鸟声。

由来珍异非国宝,须识君王却贡情。

形式: 古风

四禽图(其三)

金堤柳色黄于酒,枝上黄鹂娇胜柳。

歌声宛转色娉婷,种种春光无不有。

春来何迟去何速,回首红颜忆骑竹。

急须携酒听黄鹂,莫待杨花眯人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