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彻二公再参无际和尚

两公未见无际前,谓从本有成话堕。

两公既见无际后,谓是不同成两个。

明知见与未见时,苍龙终不澄潭卧。

云岩晚归玲珑岩,老儿家有弥天祸。

口皮边禅惯卖弄,动辄引人入荒草。

不知两公竟何意,春风又问东南道。

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

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

后三十年有话在,珍重此行休放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两位高僧(一彻和二公)与无际和尚的会面过程,以及他们对“见”与“未见”的理解变化,展现了深刻的禅宗思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苍龙终不澄潭卧”、“春风又问东南道”,形象地表达了禅悟的过程和境界。

诗的开头提到两位高僧在“无际”之前后的不同见解,暗示了禅悟过程中认知的变化。接着,诗人以“苍龙终不澄潭卧”为喻,说明即使在深邃的禅境中,也不能沉溺于静止的状态,而应保持活力与警觉。随后,通过“云岩晚归玲珑岩”这一场景,描绘了两位高僧在禅修后返回宁静之地的情景,隐含着对禅悟后内心平静的追求。

“老儿家有弥天祸”一句,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卖弄禅学的人,强调真正的禅悟并非表面功夫所能达到。诗人进一步指出,两位高僧在会面后似乎仍有所不解,春风再次询问“东南道”,暗示了禅悟之路的深远与复杂。

“贫思旧债济北驴,再欲一顿憨作么”这一句,通过“济北驴”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错误行为的反思与纠正的决心。同时,“再欲一顿憨作么”则体现了对重新开始、保持纯真态度的倡导。

最后,“当时失却一只眼,赋过关门夹山老”引用了禅宗故事,强调了在禅悟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缺失或挑战,但最终能够超越这些困难。诗人提醒读者,三十年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教诲等待被发现,鼓励人们珍惜这次修行之旅,不要轻易错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高僧与无际和尚会面过程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禅悟的复杂性、内在的转变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不仅展示了禅宗哲学的核心理念,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深刻启示。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东山源和尚归闽

寻思六十蒿枝拂,如何再得一顿吃。

此是临济住后时,黄檗棒头痛的的。

寻思昔日曾行脚,未离南方已先错。

此是天平住后时,西院清风顿销铄。

此时人是彼时人,去时路是来时路。

老源胸中只自知,却道古人恰相似。

二月江湖春水生,拈得乌藤先我行。

得大愚力黄檗力,且听住后真消息。

形式: 古风

释迦佛赞

不即此座,成等正觉。不离此座,成等正觉。

入雪山,悟明星,知之者必谓以慈示人。

开空花,结空果,不知者将谓实有此作。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此亦名言不及处。

借水献花,不可当面讳却。

形式: 古风

出山相赞

逾重城为何事,悟明星自欺谩。

试问出山,何似入山。含元殿里,犹觅长安。

形式: 古风

维摩赞

机不可触,病不可医。说黄道黑,引蔓牵枝。

要见众生不病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