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卷吾今一字无,打包随处野僧如。
短檠未尽残年债,欲问班生试借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题继祖蟠室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个人的读书经历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珍视。首句“万卷吾今一字无”描绘了诗人虽然拥有众多书籍,但真正能运用或理解的却寥寥无几,流露出一种求知若渴的谦逊态度。接着,“打包随处野僧如”形象地写出诗人将书籍视为生活伴侣,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如同野僧般随身携带,显示出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短檠未尽残年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即使在烛光下苦读,也希望能弥补过去的不足,表达出对学术的虔诚和对时间的珍惜。“欲问班生试借书”则借用典故,班生即汉代学者班固,诗人自比班生,希望向他人借书来继续学习,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传承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读书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敬畏之情。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云起炉山久未移,功名不恨十年迟。
日斜疏竹可窗影,正是幽人睡足时。
奕奕天风吹角巾,松声水色一时新。
山林从此不牢落,照影溪头共六人。
两公得我色敷腴,藜杖相将入画图。
我已梦中都识路,秋风举袂不踟蹰。
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纶巾一幅无人识,胜业门前听午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