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莘老七绝(其六)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乌程的稻米散发着宜人的香气,酿成了春风吹拂霅水的景象。
时常邀请像徐邈那样贤明的人来品酒,而不用过多,就能让我这位次公也变得豪饮起来。

注释

乌程:地名,古代吴兴县的别称,今浙江湖州一带。
霜稻:经霜后的稻米,味道更佳。
袭人香:扑鼻的香气。
酿作:酿造出。
霅水:霅溪,流经浙江湖州的一条河流。
徐邈:东汉时期的人物,以清廉知名。
圣:贤明的人。
酌:饮酒。
次公:诗人自指,可能暗示自己也有豪放不羁的一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情谊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豪放逸致和深厚的情感。

“乌程霜稻袭人香”,这里的“乌程”指的是乌程县,即今湖南省会同县,曾是唐代著名的粮仓。霜稻即秋后的稻谷在露水中结霜,表面上看似寒冷,但实则散发出淡淡的米香。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将自然界的清新与田园生活的丰富融为一体。

“酿作春风霅水光”,这里用了酿造的比喻,将春风和流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描绘得生动传神。春风轻拂,激起波纹,使得水面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

“时复中之徐邈圣”,这里的“徐邈圣”可能是指唐代文学家徐邈,他以才华横溢而著称。诗人提及他,意在表达自己对这位前辈文人的敬仰和追随。

“无多酌我次公狂”,这句诗则流露出诗人自谦谨慎的态度。他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品鉴、学习徐邈圣的作品,同时也透露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才华,更体现了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情怀。在这平和而又深沉的意境中,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孙莘老七绝(其七)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平明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

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

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

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

毗陵高山锡为骨,陆子遗味泉冰齿。

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

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

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形式: 古风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一)

吴王池馆遍重城,闲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