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三)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平常人入睡时,眼前显现各种景象。
这些并非刻意创造或追求而来的。
并未意识到现在只是梦境,还以为自己能累积实有之物。
贪婪地追求并守护,时常担忧失去如同水火之患。
醒来后才领悟到,一切皆为空,无所获取。
生死就像梦境一样,这个道理非常清晰。

注释

凡夫:普通人。
梦时:入睡时。
种种色:各种景象。
作故有:刻意创造而来。
求故获:追求而得到。
畜积:累积。
水火贼:比喻失去的危险。
既觉:醒来后。
本空:本质上是空的。
甚明白:非常清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其《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的第三首。全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物欲虚幻的深刻认识。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这里,王安石以“凡夫”自称,用“梦时”来形容人在追求世界万象时的情状,“眼见种种色”则描绘了世间丰富多彩的景象。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这两句强调这些景象和财物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也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的。它们似乎随机出现,又容易流失。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作者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界限的迷茫,同时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积累和守护这些财富和景象。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这两句反映出人在面对物欲时既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又担心它们会因为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而丧失。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当梦醒或现实被打破后,作者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像是虚幻,没有真正获得过什么。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人生的死亡与出生比作梦境的觉醒,从而阐述了生死如梦、万物无常的哲学思想,表明这种对待世间万象的态度是清晰且深刻的。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一)

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

马若不络头,随宜而起卧。

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

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形式: 古风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七)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