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濛。

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

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写给弟弟苏轼(字子瞻)的一首劝勉诗,主题围绕修行和精神追求。诗人以"除却灵明一一空"开篇,强调去除杂念,回归内心深处的清明。接下来提到修炼丹灶,虽然花费了不少功夫,但诗人认为关键在于内心的修炼,即"掌中定有庵摩在",庵摩可能指的是禅定或某种修行法门。

诗人进一步指出,修炼过程中,信心如同闪电般坚定,而清净的戒律则是驱散昏暗、提升精神的重要工具。他以"逐客江南岸"比喻苏轼的贬谪生涯,尽管身处逆境,但诗人鼓励苏轼保持精神上的富足,"身世虽穷心不穷",表达了对弟弟坚韧不拔意志的赞美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劝,既有对修行的指导,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慰藉,体现了苏辙对弟弟深厚的情感关怀和哲理性的引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午寝

食饱年来幸有秋,倒床清梦百无忧。

忍饥终愧首阳客,睡足何须云梦州。

冰酒黄封生不喜,春芽紫笋向谁求。

平生尚有书魔在,一卷还堪作枕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壬辰生日儿侄诸孙有诗所言皆过记胸中所怀亦自作

生日今朝是,匆匆又一年。

读书真已矣,闭目但茫然。

下种言非妄,开花果定圆。

驱羊旧有法,视后直须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

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

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

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馀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

宦情牢落苦思归,君侧无人留子思。

手种松筠须灌溉,亲修寝庙忆烝祠。

定应此去添桃李,还似旧茔无棘茨。

他日东游访遗烈,因公导我谒先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