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

宦情牢落苦思归,君侧无人留子思。

手种松筠须灌溉,亲修寝庙忆烝祠。

定应此去添桃李,还似旧茔无棘茨。

他日东游访遗烈,因公导我谒先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官场失意,深深渴望回归故乡,身边无人能理解你的思念。
亲手栽种的松竹需要精心灌溉,亲自修建的寝庙让我想起祭祀的仪式。
这次离去想必会增加门生弟子,就像旧墓周围不再有荆棘杂草。
将来向东游历,探访先人的遗迹,你将引导我去拜谒我的先师。

注释

宦情:官场情绪,指做官的心情。
牢落:失意,不顺心。
君侧:皇帝身边,比喻高位。
子思:子思,孔子的孙子,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灌溉:浇水施肥,比喻培养和教育。
烝祠:祭祀,指对祖先的祭奠。
添桃李:增加学生,比喻培养人才。
棘茨:荆棘杂草,象征困难和阻碍。
遗烈:遗留的功绩或英名。
先师:指已故的老师或尊敬的导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题为《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西园弃官而归》。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孔君亮辞官归乡的感慨和对其未来生活的期待。首句“宦情牢落苦思归”直接揭示了友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次句“君侧无人留子思”暗示了孔君在朝廷中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接下来,“手种松筠须灌溉,亲修寝庙忆烝祠”描绘了孔君回归田园后的宁静生活,亲手照料松竹,亲自祭扫祖先,体现了他对传统家族责任的坚守和对祖先的敬仰。诗人相信孔君的归隐将使家乡的教育事业有所发展,如同“添桃李”,并且家园会变得整洁如昔,没有荆棘丛生。

最后两句“他日东游访遗烈,因公导我谒先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孔君一同追忆先贤事迹的期待,以及对孔君学识的尊重,视其为自己的导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友人的高尚品格,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开窗

绿竹琅玕色,红葵旌节花。

开窗风细细,窥户月斜斜。

活计无多子,文章自一家。

一床方病卧,随意上三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木山引水二首(其一)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木山引水二首(其二)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瀰瀰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