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三)试金石

真伪立可辨,贞姿号试金。

虽无褒贬口,似有是非心。

采取山溪远,缄藏箧笥深。

矿人如未诀,终日自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真假立刻就能分辨出来,坚贞的品质如同试金石一般被检验。
虽然没有直接的赞扬或批评的话语,但似乎蕴含着判断对错的情感。
它来自遥远的山川溪流,被深深地藏在箱匣之中。
若是矿工还未发现,他们终日都会寻找这样的珍宝。

注释

真伪:真假。
立可辨:立刻就能分辨。
贞姿:坚贞的品质。
试金:检验黄金。
虽:虽然。
无:没有。
褒贬口:赞扬或批评的话语。
似有:似乎有。
是非心:判断对错的情感。
采取:采集。
山溪:山川溪流。
远:遥远。
缄藏:深深隐藏。
箧笥:箱匣。
矿人:矿工。
未诀:未被发现。
终日:整天。
自相寻:互相寻找。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三)试金石》,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诗人以"试金石"为题,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具有鉴别真伪能力的事物,暗示了友情或评价事物的标准。"真伪立可辨,贞姿号试金",表达了对这种试金石的赞美,认为它能迅速分辨出事物的本质。"虽无褒贬口,似有是非心",意味着虽然试金石本身不发表意见,但其存在本身就蕴含着判断事物价值的能力。

"采取山溪远,缄藏箧笥深",描述了试金石的来源和珍藏,暗示其珍贵和不易得。最后两句"矿人如未诀,终日自相寻",则寓言般地表达了那些寻找真理或寻求评价的人,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试金石,就会像矿人一样日夜寻找,反映出对真知的渴望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试金石这一象征,寓言式地探讨了识别事物本质、评价标准以及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友人元敏示以三题乃赓而和之(其一)挑灯杖

裁制削青筠,纤纤状可珍。

助灯虽有力,举用实由人。

破暗如无怠,资明敢顾身。

窗间傥勤学,终夕愿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忆南塔上方因寄庆昭师

杉竹森森一径通,六年高院寄幽踪。

凉移峭壁秋深月,冷映长江雪后峰。

吟次夏云晴影薄,讲残春树翠阴浓。

四时嘉景真堪爱,曾伴支公数倚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

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

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造化不可测,分明有所依。

冷和秋叶动,送客暮帆归。

扫雾离遥岳,飘香出静扉。

西斋独吟坐,萧飒满禅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