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之作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

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

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

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暂时告别了官场的高位,开始了游山玩水的旅程。
能够用忠诚和坚贞来回报重托,不让富贵影响高尚的情操。
离开了红漆大门,舍弃了官帽官服的跟随,回到简陋的书斋,迎接的是歌声和乐曲。
马匹装饰得热闹光彩,谁会相信这是一位书生呢。

注释

八座:古代对中央八种高级官员的总称,这里指官场。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象征地位。
登山临水:指游历山水,古人常以此表示退隐或闲适之情。
忠贞:忠诚坚贞的品质。
重任:重要的职责或使命。
富贵:财富和地位。
高情:高尚的情操或志趣。
朱门:红色的大门,代指富贵人家。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官员。
绛帐:红色帷帐,常用来指代教书的场所。
歌吹:歌声和音乐,指娱乐活动。
鞍辔:马鞍和缰绳,代指马匹的装备。
闹装:装饰华丽,热闹的样子。
何人信道:谁能相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去官职,回归自然的生活情景。"暂辞八座罢双旌"表明诗人放下手中的权力和荣誉,准备开始新的旅程。而"便作登山临水行"则显示出诗人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接着"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正直的追求,以及他不为物质利益所动摇的高洁情操。这里"酬"字用得恰到好处,意味着报答和回应,强调了诗人的责任感。

再看下面两句:"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这里诗人描写了自己出入豪宅的场景,一方面是出门时的奢华装饰,另一方面是归家后被歌声和管乐所欢迎。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期待。

最后两句"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则描绘了一幅行走在山水之间的诗人形象。"鞍辔"指的是马具,"闹装"则表明了精心的准备,而"光满马"则形容了马匹强健而有光泽。这一切都透露出诗人的自信与从容。而最后一句"何人信道是书生"则显得有些调侃意味,似乎在问,是谁会相信这样一个身穿行装、手握鞍辔的男子竟是一个书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与自然山水之间的不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高洁情操的追求,以及他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敏中洛下即事

昨日池塘春草生,阿连新有好诗成。

花园到处莺呼入,骢马游时客避行。

水暖鱼多似南国,人稀尘少胜西京。

洛中佳境应无限,若欲谙知问老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梦得

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

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

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

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梦得冬日晨兴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

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吟君昨日早朝诗,金御炉前唤仗时。

烟吐白龙头宛转,扇开青雉尾参差。

暂留春殿多称屈,合入纶闱即可知。

从此摩霄去非晚,鬓边未有一茎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