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

气候辄未定,寒暄朝暮间。

挟纩水风生,衣绤川阳还。

绿草藏邃岸,枯栎植高山。

且非天时异,顺理心自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
棉絮在水中飘摇,穿着粗布衣返回川阳。
绿草隐藏在河岸深处,枯栎树生长在高山上。
并非天气异常,顺应自然心自安。

注释

气候:指天气。
辄:总是,常常。
寒暄:早晚的冷暖变化。
水风生:水面上的风生起。
衣绤:粗布衣服。
川阳:地名,可能指河流两岸。
邃岸:深岸。
枯栎:枯死的橡树。
顺理:顺应自然规律。
心自闲:内心平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朝暮》,描绘了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的自然景象。"气候辄未定,寒暄朝暮间",开篇即写出一天之中天气的多变,早晨还是寒意料峭,傍晚又转为暖和。"挟纩水风生,衣绤川阳还",通过衣物的变化,进一步表现了这种温度的转换,棉絮在湿润的风中让人感到凉意,而薄衣在阳光下又能抵挡寒气。"绿草藏邃岸,枯栎植高山",诗人以草木的生长状态,映衬出季节的更替,即使在严冬,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且非天时异,顺理心自闲",诗人意识到这种气候变化并非异常,而是自然规律,只要顺应时节,内心就能保持平静。整首诗寓情于景,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于松侧

举世多植梨,而我学种栀。

颜色固不别,良苦诚异宜。

团团绿阶侧,岂畏秋风吹。

同心谁可赠,为咏昔人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水帘岩

春山时独往,榛秽旋芟斸。

飞泉蔽幽岩,杳蔼疏朝旭。

光垂白龙髯,鸣漱寒潭玉。

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

穿藤出溪口,流沫萦山足。

莫遣吏人来,方歌白云曲。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游龙门自潜溪过宝应精舍

遥爱夏景佳,行行清兴属。

安知转回溪,始觉来平谷。

古殿藏竹间,香庵遍岩曲。

云霞弄霁晖,草树含新绿。

时鸟自绵蛮,山花竞纷缛。

莫言归路赊,明月还相续。

形式: 排律

游隐静山

心存名山久,积岁未及游。

将过值风雨,路不通马牛。

丁壮四五人,篮舆时更休。

转谷逢烟火,下隰多田畴。

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

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

直上百馀尺,苍髯叶脩脩。

五峰迎人来,冷逼台殿秋。

石泉出云中,引入舍下流。

缘源至岩口,岩底鱼可钩。

天昏碧溪去,果熟青猿偷。

草树不尽识,自起诗人羞。

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

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

灵根采九节,试共野僧求。

逡巡能致之,衰疾无甚忧。

昔闻有释子,渡江用杯浮。

栖心向兹地,埋骨在林陬。

驳阴漏斜光,徒欲穷巅幽。

夜还南陵郭,几落猛虎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