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道人谙公琴

道人貌癯骨藏年,漆瞳照人方而渊。

家住湘山湘水边,气清日应嚼芳鲜。

罗浮饭石性所在,定林饮涧老更坚。

子其徒欤宁果然,抱琴过我亦自贤。

玉徽按抑朱丝弦,借弦为舌传语言。

谁家恩怨馀妒怜,绮窗莺燕春风颠。

颠风盘空搅苍烟,萧萧吹鬓人未眠。

清都绛阙断世缘,骨飞不到梦所传。

秦筝心知是响泉,置之髯须一笑掀。

蕊珠三叠舞胎仙,坐令遗世如蜕蝉。

何年醉骑紫云去,此琴枵然成弃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形象与他弹奏琴曲的情景,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人独特的外貌特征——“貌癯骨藏年,漆瞳照人方而渊”,以及他居住在湘山湘水边的生活环境,暗示了道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接着,诗人描述了道人所使用的乐器——“罗浮饭石”和“定林饮涧”的特性,强调了这些自然元素赋予了琴声以更加深厚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品质。通过“子其徒欤宁果然,抱琴过我亦自贤”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道人高洁品性的赞赏,认为他不仅技艺高超,更有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琴声响起,诗人描绘了琴音中蕴含的情感:“玉徽按抑朱丝弦,借弦为舌传语言”,仿佛琴声能传达世间万物的故事与情感。随后,诗人通过“谁家恩怨馀妒怜,绮窗莺燕春风颠”这一句,将琴声与世俗的纷扰联系起来,暗示琴声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颠风盘空搅苍烟,萧萧吹鬓人未眠。清都绛阙断世缘,骨飞不到梦所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意境,琴声仿佛引领着听者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最后,“秦筝心知是响泉,置之髯须一笑掀。蕊珠三叠舞胎仙,坐令遗世如蜕蝉。何年醉骑紫云去,此琴枵然成弃捐”,诗人通过比喻和想象,表达了对道人琴艺的极高评价,同时也暗示了道人追求的自由与超脱,如同琴声一般,最终可能化为虚无,但其精神与艺术的影响力却永存于世。

整首诗通过对道人形象的刻画和琴声意境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超脱、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你能禅三乡俊宿山

湘西春色无人要,万顷镜空飞白鸟。

小阁披衣眼力衰,一声款乃酬清晓。

芒鞋闲穿聚落来,此岸绿阴行不了。

南台老未忘乡井,抵掌清谈辄高笑。

烹茶煮笋未当勤,放意赋诗语奇峭。

此生何处不戏剧,万事随缘真道妙。

何当借子西斋宿,共看湘月千峰表。

形式: 古风

陪张廓然教授游山分题得山字

先生如梁鸿,德耀亦爱山。

湘西十日留,笑语烟云间。

弄泉石梅坞,唤舟青蘋湾。

藉草饮松下,松风当吹弹。

二妙生清妍,山花插云鬟。

粲然起为寿,舞袖相翩翻。

先生堕帻醉,颇觉天地宽。

醉语忽成诗,为题苍壁颜。

城郭遥相望,但见千峰寒。

形式: 古风

又得先字

青山随处有,见之辄欣然。

独于湘上山,欲买归休田。

此邦多君子,故欲吾终焉。

先生人品高,白鸥春水前。

弟子亦秀发,玉树相明鲜。

颇怪翰墨场,亦著白发禅。

分题得难韵,下笔风雷旋。

诗成愕众口,不复较后先。

闲中有此乐,安用食万钱。

紫芝爱陆浑,遂为好事传。

悠然见眉宇,宁复羡遗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廓然

长沙古都会,何以冠荆楚。

但曰财富强,山水最佳处。

那知号大藩,寔以英俊聚。

张侯官虽冷,藉甚有名誉。

心胸高崔嵬,万卷相撑拄。

君看逸群姿,矫不受控御。

罢官当北归,一室哗儿女。

想见驼铎声,桑枣黄尘路。

倚马草十制,胆气见眉宇。

此职谁当之,夫子无愧负。

璧门黄金闺,独宿无晤语。

时应梦湘江,醉卧闻柔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