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沈彬赴吴都请辟

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

鸳鸯已列樽罍贵,鸥鹤休怀钓渚孤。

白日不妨扶汉祚,清才何让赋吴都。

可能更忆相寻夜,雪满诸峰火一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一直惊讶你怎能安心高卧不起,果然随着征召离开江湖起身。
你已被列入尊贵的宾客之列,如同成双的鸳鸯,无需再怀念孤独地在钓鱼滩上的鸥鹤生活。
在光天化日之下也能扶持汉朝的皇权,你的清高才能何必谦让于只赞美吴地的文章。
或许在这样的夜晚你会更加回忆,那时大雪覆盖所有山峰,我们围坐一炉火边相互寻觅知音。

注释

长讶:长期感到惊讶。
高眠:高卧,指安睡或隐居不出仕。
得稳无:能否安心。
果随:果然随着。
徵辟:古代帝王征召人才为官的方式。
鸳鸯:比喻恩爱的夫妻或情投意合的朋友,这里指高贵的同伴。
已列:已经被列入。
樽罍:酒器,代指宴席,这里指显赫的位置。
贵:显贵。
鸥鹤:常用来象征隐逸生活。
钓渚:钓鱼的小洲,指隐居之地。
孤:孤独。
白日:光明正大。
不妨:不影响。
扶汉祚:扶持汉朝的皇统,这里泛指为国效力。
清才:清高的才能。
何让:何必谦让。
赋吴都:写作赞美吴地(江南)的文章,比喻文才。
可能:或许。
更忆:更加回忆。
相寻夜:互相寻找、相聚的夜晚。
雪满诸峰:大雪覆盖所有山峰。
火一炉:围炉共话,象征温暖的相聚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题为《闻沈彬赴吴都请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沈彬即将启程前往吴都(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而诗人自己则留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诗人通过这次别离,抒发了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热忱。

首句“长讶高眠得稳无”,表达的是沈彬即将踏上旅程,而自己则沉浸在安稳的睡梦之中,这种对比强调了两人境遇的不同。紧接着,“果随徵辟起江湖”说明沈彬此行是响应朝廷的征召,前往吴都任职,江湖一词既指具体的地理环境,也隐喻着官场的复杂和波折。

第三句“鸳鸯已列樽罍贵”,通过对比鸳鸯(一种水鸟)的安逸生活,来形容沈彬仕途上的显达与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高洁。接下来的“鸥鹤休怀钓渚孤”则表明诗人对于友情和文学理想的珍视。

中间两句“白日不妨扶汉祚,清才何让赋吴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沈彬能够支持汉代(指唐朝)政权的肯定,同时也表明自己在文学上的自信,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才华,即使是在繁华的吴都。

最后两句“可能更忆相寻夜,雪满诸峰火一炉”,诗人怀念与沈彬共同度过的夜晚,以及未来的某个寒冷的冬日,希望能够像炉中的火焰那样,在文学创作中保持热情和光芒。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别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对于仕途与文学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闻尚颜上人创居有寄

麓山南面橘洲西,别搆新斋与竹齐。

野客已闻将鹤赠,江僧未说有诗题。

窗临杳霭寒千嶂,枕遍潺湲月一溪。

可想乍移禅榻处,松阴冷湿壁新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闻尚颜下世

岳僧传的信,闻在麓山亡。

郡有为诗客,谁来一影堂。

梦休寻灞浐,迹已绝潇湘。

远忆同吟石,新秋桧柏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闻贯休下世

吾师诗匠者,真个碧云流。

争得梁太子,重为文选楼。

锦江新冢树,婺女旧山秋。

欲去焚香礼,啼猿峡阻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闻落叶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

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乾脆,行苔踏烂红。

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