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其三)

露落风高桐叶坠。小庭院、秋凉佳气。

兰堂聚饮华筵启。罢令曲、呈珠缀。

晚天行云凝香袂。新声内、分明心意。

玉炉初喷檀烟起。敛愁在、双蛾翠。

形式: 词牌: 端正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宴饮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品味。

"露落风高桐叶坠"一句,设定了一个秋季的夜晚,微风吹过,树上的露珠随之摇落,给人以清凉而宁静的感觉。接着"小庭院、秋凉佳气"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小巧精致的庭院在秋天所散发出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片恬淡的氛围。

诗人再通过"兰堂聚饮华筵启"和"罢令曲、呈珠缀"两个句子,展现了宴会的热烈与精致。兰堂是古代文人雅集之所,这里用来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而“华筵”则指的是美酒佳肴,“罢令曲”可能暗示着宴会上的乐曲已经停下,而“呈珠缀”则是在描述某种精致的礼物或装饰,可能是宴会上的赠送或装点。

"晚天行云凝香袂"一句,则转向了夜色渐深,天空中飘动着云朵,而主人公所穿的衣袖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嗅觉上的享受,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留意。

"新声内、分明心意"这两句,表达了在宴会中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这里的“新声”可能指的是新的乐曲或者新的声音,而“分明心意”则是说这些声音能够清晰地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玉炉初喷檀烟起"和"敛愁在、双蛾翠"两句,则描绘了宴会后的一幕。玉炉中香料开始燃烧,袅袅的香烟升腾,而“敛愁”则是说诗人心中的忧虑被这份宁静和美好所包围,甚至连蛾也在这个环境下显得生机勃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宴会细节以及个人感受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7)

杜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不详。(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 字:寿域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端正好(其四)

野禽林栖啾唧语。闲庭院、残阳将暮。

兰堂静悄珠帘窣。想玉人、归何处。

喜鹊几回薄无据。愁都在、双眉头聚。

凄凉方感孤鸳侣。对夜永、成愁绪。

形式: 词牌: 端正好

踏莎行(其四)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二)

夜雨朝晴,东风微冷。雕梁燕子闲相并。

后园次第数芳菲,千香百艳年年定。

步险楼高,人赊途迥。烟芜冉冉斜阳暝。

红笺写尽寄无因,想伊不信人成病。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

嫩柳成阴,残花双舞。尘消院落新经雨。

洞房深掩日长天,珠帘时有沈烟度。

夜梦凄凉,晨妆薄注。香肌瘦尽宽金缕。

到头终是恶因缘,当初只被多情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