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四)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空荡的庭院秋千,又被拆卸一空。满地绿苔,仿佛青春已逝。
傍晚时分,画楼上燕子归巢,红花稀疏,翠叶繁茂,梅花刚刚绽放。
她身姿曼妙,体态轻盈,却无法摆脱烦恼。随着天气转凉,她的罗衣渐渐减少,对寒风也感到畏惧。
美好的时光,她希望能遇到有才华的人,但遗憾的是,书信往来稀少让她感到厌倦。

注释

闲院:空荡的庭院。
秋千:秋千。
拆了:拆卸。
绿苔:青苔。
青春老:青春已逝。
画楼:画楼。
晚:傍晚。
燕归巢:燕子归巢。
红稀:红花稀疏。
翠盛:翠叶繁茂。
梅初小:梅花刚刚绽放。
窈窕:身姿曼妙。
身轻:体态轻盈。
怎禁:怎能抵挡。
烦恼:烦恼。
罗衣:罗裳。
渐减:渐渐减少。
怯风峭:对寒风感到畏惧。
韶华:美好的时光。
好景:美景。
多才:有才华。
厌厌:厌倦。
书音少:书信往来稀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安世的《踏莎行·其四》,通过对闲静院落秋千的描述,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废弃的庭院景象,秋千已经拆除了,院中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这是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而今朝千已不再摇曳,反映出了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题。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这两句则描绘出傍晚时分,燕子归巢的情景,以及初放的小梅花。这里的“画楼”、“燕归巢”都是静谧安宁的象征,而“梅初小”则是对未完全展现之美的一种期待。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清冷中感受到的身体轻盈和内心的烦躁不安。同时,“罗衣渐减”则是对寒凉季节里衣物逐渐加重的写照,通过这种描绘增强了季节变化与个人情感的联系。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才能的追求,以及对书卷中寥寥书声的不满。这里的“韶华”指代青春,“多才”则是希望拥有更多的文学才能,以便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闲院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以及对于个人才华和书卷世界的渴望。诗中充满了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77)

杜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不详。(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 字:寿域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二)

夜雨朝晴,东风微冷。雕梁燕子闲相并。

后园次第数芳菲,千香百艳年年定。

步险楼高,人赊途迥。烟芜冉冉斜阳暝。

红笺写尽寄无因,想伊不信人成病。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三)

嫩柳成阴,残花双舞。尘消院落新经雨。

洞房深掩日长天,珠帘时有沈烟度。

夜梦凄凉,晨妆薄注。香肌瘦尽宽金缕。

到头终是恶因缘,当初只被多情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鹤冲天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形式: 词牌: 鹤冲天

燕归梁

风摆红绦卷画帘。宝鉴慵拈。日高梳洗几时忺。

金盆水,弄纤纤。髻云松亸衣斜褪,和娇懒、瘦岩岩。

离愁更被宿酲兼。空赢得,病厌厌。

形式: 词牌: 燕归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