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阑干.咏画美人

谁将俏笔写娉婷。人在小蓬瀛。

斜倚楼窗,闲愁欲谱,玉笛手空擎。

低头默默缘何事,无语似含情。

秋水波澄,远山翠浅,蝉鬓绿云横。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美人的形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俏笔”这一词汇,不仅展现了画师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画中人物的娇美与灵动。通过“娉婷”二字,更进一步强调了美人的姿态优雅,如同在小小的蓬瀛之上,远离尘嚣,自成一景。

“斜倚楼窗”四字,仿佛让人看到了美人轻倚窗边,目光悠远,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是沉浸在某种思绪之中。这样的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静态美,又透露出一种动态的情感流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内心的丰富世界。

“闲愁欲谱,玉笛手空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层次。美人似乎想要通过音乐来表达心中的愁绪,但最终只是空握玉笛,未有奏响。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意境,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

下半阙“低头默默缘何事,无语似含情”直接点明了美人此刻的状态——她低垂着头,沉默不语,却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含蓄而深沉的情意。这种无声的语言,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触动人心。

最后,“秋水波澄,远山翠浅,蝉鬓绿云横”三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清澈的秋水、青翠的远山、如云般飘逸的蝉鬓,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世界,使得美人形象更加立体,仿佛从画中走出,带给人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中美人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出一幅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堪称是一首精妙绝伦的咏画佳作。

收录诗词(4)

归真道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绣倦凭栏,槐阴正午。榴花窗外飘红雨。

闲将彩线绾离愁,谁怜枉结同心缕。

竹影摇凉,荷风拂暑。年年此日偏羁旅。

旧时飞燕到帘西,含愁祗对愁人语。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忆旧游.寄怀宝芬女史

记海棠树底,芍药栏边,红豆联吟。

傍晚妆初卸,更西窗剪烛,东阁谈心。

怜予鸿爪无定,几日便分襟。

正社燕辞巢,子规啼恨,来往花阴。遥岑。

频眺处,祗竹院摊书,松径捶琴。

许我新诗寄,从别时凝望,直到而今。

鸾笺一幅遥递,珍重等南金。

愧报乏琼琚,缠绵枉自怀好音。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泛清波摘遍.采菱

烟迷荻浦,风乱荷塘,剩有菱湖秋色好。

清歌徐引,唱入湖心更幽悄。邻船少。

茎柔涩桨,角刺牵衣,十里澄烟寒碧袅。

为爱鲜妍,行过前汀未回棹。秋渐老。

凉欺鸭脚根浮,嫩压鸡头实小。

多少莲房菰米,总输莹皎。凭谁道。

莫更采向中流,惊他并飞沙鸟。

好摘馀花归去,镜台同照。

形式: 词牌: 泛清波摘遍

一萼红.秋海棠

怪啼痕。甚无端幻出,寒绿闲晴红。

艳影迷离,仙姿绰约,西风认做东风。

斜阳外、翩然漫舞,渐轻盈、欲睡眼朦胧。

杨柳烟残,梧桐叶落,蟋蟀堂空。

暗把曲栏倚遍,看檀痕脂晕,无限惺忪。

怕染新霜,爱依凉月,愔愔静掩帘栊。

休更说、春前断梦,问何人、银烛夜高笼。

且与黄花同醉,莫管征鸿。

形式: 词牌: 一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