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

邻鸡鸣已过,吾鸡一何懒。

要稳土人眠,高视清秋晏。

惜哉清秋时,留客久异县。

莫谓兹荒陬,千令洿畿甸。

黄屋在扬州,江山被恩幸。

肥羜翻吴羹,宫妆惊楚练。

虽云胡马阵,敢敌水龙鉴。

有事郊三年,神降乐六变。

万国走玉帛,两京锁宫殿。

明发迎归路,兹夕泪如霰。

孤旅愁思绝,一身几忧患。

形式: 古风

翻译

邻家鸡鸣声已过,我们的鸡为何如此慵懒。
为了安抚乡民安睡,我独自欣赏这清秋的宁静。
可惜啊,这美好的清秋时节,客人却长久滞留在外地。
别以为这是荒僻之地,这里也曾受过皇恩浩荡。
皇帝的居所位于扬州,江山因他的恩泽而繁荣。
美味的羊肉汤如吴地佳肴,宫装华丽让楚地的丝绸都为之惊叹。
虽然敌军如胡马般强悍,但怎敢与我方如水镜般的智慧抗衡。
国家大事频发,神灵降福,乐章变化多端。
各国使者携带礼物,两京皇宫被封锁。
明日清晨踏上归途,今夜泪水如雪纷飞。
孤独的旅人思绪断绝,一身承受诸多忧虑和困苦。

注释

邻鸡:邻居的鸡。
吾鸡:我们的鸡。
土人:乡民。
高视:抬头凝视。
肥羜:肥美的羊。
吴羹:吴地风味的菜肴。
胡马:敌军。
水龙鉴:比喻智谋或洞察力。
万国:各国。
玉帛:珍贵的礼物。
霰:雪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秋感》。诗中以清晨鸡鸣起兴,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懒散的感慨。他意识到清秋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而自己却滞留他乡,不禁流露出淡淡的离愁。诗人提到皇恩浩荡,扬州繁华,暗示了国家的兴盛,但也提及了战争的威胁,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担忧。

诗中“虽云胡马阵,敢敌水龙鉴”一句,运用比喻,将敌人的兵马比作胡马,而将国家的防御力量比作水龙,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军事实力的信心。接下来,诗人感叹国家大事频仍,祭祀频繁,各地进贡不断,京城宫殿戒备森严。

然而,诗人内心深处却充满思归之情,"明发迎归路,兹夕泪如霰",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诗人以“孤旅愁思绝,一身几忧患”收束全诗,揭示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人生的诸多困苦。

总的来说,《秋感》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政治抒情诗,通过个人的离愁与国家的盛衰交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药裹

药裹白头翁,孜孜离乱中。

道从前日證,愁与昔年空。

食足思同饱,时危耻自容。

愿将经济策,上疏大明宫。

形式: 五言律诗

览古

遥岑不娱人,苍莽颇愁绝。

东南有断梁,水寒不可涉。

西闉不欲往,旦暮畏喋亵。

归来坐北堂,悠然理书策。

之人阿堵中,虽死情不隔。

周公徂东山,仲尼陈蔡厄。

大儒且不遇,小子何足责。

时命姑置之,何为常促迫。

形式: 古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八)

渡江慎且无,登楼戒亦莫。

有如鹤乘轩,便类燕巢幕。

此君如宝玉,百火不一烁。

又复如衢樽,醉不谢所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一)

布种无多寡,收穫几丰凶。

老农知岁异,远贾务日同。

孰是勉无德,莫非矜有功。

君何谢事早,两世有四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