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裹

药裹白头翁,孜孜离乱中。

道从前日證,愁与昔年空。

食足思同饱,时危耻自容。

愿将经济策,上疏大明宫。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包裹着白头翁的药,我在纷乱的世界中忙碌不停。
回顾过去的经历,忧虑和过去的愁苦都已成空。
饱食之后更懂得他人饥饿的感受,时局危急我耻于独自安逸。
我渴望献上治国济世的策略,将它呈给大明宫的君王。

注释

药裹:指装有药材的包。
白头翁:古时对老年人的称呼,这里可能象征经验丰富的人。
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
从前日證:过去的经历或证据。
愁与昔年空:过去的忧虑已经消失。
食足思同饱:吃饱后更能理解别人的饥饿。
耻自容:感到羞耻,不愿独自享受。
经济策:治国理财的策略。
大明宫:古代中国的皇宫,这里代指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药裹》,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年代中的深沉感慨和志向。首句“药裹白头翁”描绘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形象地刻画出诗人的老迈之态,同时也暗示了他经历的岁月沧桑。次句“孜孜离乱中”则揭示了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仍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三句“道从前日证”,诗人回顾过去,认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作为今日的借鉴,但过去的成就和忧虑都已成空。第四句“愁与昔年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空虚感和忧虑,流露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第五、六句“食足思同饱,时危耻自容”,诗人表达出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他希望能与众人共享安宁,但在危难之时,他耻于独自求安,体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愿将经济策,上疏大明宫”,诗人决心将自己的治国济世之策献给朝廷,希望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发挥自己的智慧,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担当精神。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览古

遥岑不娱人,苍莽颇愁绝。

东南有断梁,水寒不可涉。

西闉不欲往,旦暮畏喋亵。

归来坐北堂,悠然理书策。

之人阿堵中,虽死情不隔。

周公徂东山,仲尼陈蔡厄。

大儒且不遇,小子何足责。

时命姑置之,何为常促迫。

形式: 古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八)

渡江慎且无,登楼戒亦莫。

有如鹤乘轩,便类燕巢幕。

此君如宝玉,百火不一烁。

又复如衢樽,醉不谢所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一)

布种无多寡,收穫几丰凶。

老农知岁异,远贾务日同。

孰是勉无德,莫非矜有功。

君何谢事早,两世有四公。

形式: 古风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五)

衮冕有人妖,钟鼓成国蠹。

可怜淩霜干,不作济川具。

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

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