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庚辰年的除夕所作,名为《庚辰除夕(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联“棱撑余骨不胜裘,又说添庚到白头”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的无情侵蚀,身体日渐衰弱,仿佛支撑着残破之躯,连厚重的裘衣也无法抵御寒冷,更不用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的“棱撑余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衰老与疲惫,“添庚到白头”则预示着岁月的流逝,暗示诗人已步入老年。
颔联“日日衰容随病改,年年旅况付愁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每日面容因疾病而改变,年复一年的漂泊生活让愁绪无处不在,诗人通过“衰容”和“旅况”表达了自己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痛苦。
颈联“笙歌天上方辞腊,士马边间正佩钩”对比鲜明,一方面天上人间欢庆辞旧迎新,歌舞升平;另一方面边疆将士们却正佩戴着武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这一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尾联“春至九重多雨露,敢辞膏血洒軥辀!”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可能的战事,也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这里的“春至九重多雨露”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万物复苏,而“膏血洒軥辀”则表明了诗人愿意以自己的鲜血保卫国家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忠诚将领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