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何君表感古冢

墨头万虫地上行,大钧钜冶之化生。

反复生没如车轸,直与岁月为将迎。

至人独解诸物撄,鍊神含嚼太和精。

不取造化相经营,三天八景遂飞升。

何郎少年毛骨清,天机纯粹气坦平。

子有青简当刊名,应知鍊修未易成。

一世危脆无坚凝,外慕掩袭真气零。

朝花薄莫不能荣,琳官金书有丹经。

胡不还魂游黄庭,何为临冢惋枯形,使予丹元童子惊。

形式: 古风

翻译

无数墨迹如虫行于地,这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大熔炉。
生命轮回如同车轮,直面岁月的推移与迎接。
超凡之人能洞察万物纷扰,修炼精神,品味太和精华。
他们不依赖造化的安排,而是自己飞升到三天八景的仙境。
何郎少年气质清朗,天性纯真,气息平和。
你手持青简,应当刻下名字,修炼不易,需知此理。
人生短暂且脆弱,若只追求表面,真气将消散。
早晨的花朵虽美,但早晚凋零,只有琳宫秘籍中的丹经长存。
为何不重返黄庭修炼,却对着坟墓哀悼枯萎的形体,让我的丹元童子都感到惊讶。

注释

墨头:墨迹。
大钧:比喻天地或自然之力。
鍊神:修炼精神。
三天八景:道教神话中的仙界区域。
何郎: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虚构人物。
刊名:刻写名字。
坚凝:坚固凝聚。
琳官:古代神话中的仙官。
黄庭:道教修炼之地。
丹元:修炼者的重要能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答何君表感古冢》,通过对墨头万虫象征生死轮回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修炼成仙主题的思考。诗人以“大钧钜冶”比喻宇宙生成变化,强调生命的短暂如同车轮滚动,与岁月共进退。"至人独解诸物撄",赞美了超凡之人能洞察万物纷扰,修炼内丹以达天人合一。

接着,诗人称赞何君年轻时气质清朗,具有天赋和纯净的心灵,暗示修道并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他指出世人往往追求外在浮华,而忽视内在真气的修养,如同朝花暮落,难以持久。诗人建议何君回归内心,研读丹经,如若能修炼有成,便可超越生死,如游仙境。

最后,诗人对何君感叹古冢中枯骨表示同情,提醒他应追求长生之道,让自己的丹元(修炼成果)不致空惊。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和禅意。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答余洪范

倒海弄明月,伐山茹芝英。

婆娑一世间,浩荡怀友生。

佳人貂襜褕,眉宇秋江晴。

胸怀府万物,器识谢群英。

赠我白雪弦,此意少人明。

别怀数弦望,相思何时平。

犹忆把樽酒,夜谈尽传更。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答李康文

才甫经年断来往,逢君车马慰秋思。

幽兰被径闻风早,薄雾乘空见月迟。

每接雍容端自喜,交无早晚在相知。

深惭借问谈经地,敢屈康成入绛帏。

形式: 七言律诗

答周德夫见寄

自我官东南,久无西北书。

周郎纵横才,欬唾落明珠。

寄声相劳苦,敦厚不忘初。

穷山江莽苍,胸次亦宽舒。

念君怀白璧,故作裋褐趋。

秋官方按剑,不与计吏俱。

惊嗟相见晚,天子识严徐。

想当蒐逸民,耕钓起海隅。

鹤翎需啄饮,龟尾且泥涂。

功名好采来,五白成一呼。

小人丘壑心,日月半谢除。

何时真得归,猿鸟为先驱。

投身婴世故,葛蔓恐难图。

相思欲写寄,滴尽玉蟾蜍。

形式: 古风

答明略并寄无咎

可以忘忧惟有酒,清圣浊贤皆可口。

前日过君饮不多,明日解酲无五斗。

古木清阴丹井栏,夜来凉月屋头还。

论文拨置形骸外,得意相忘樽俎间。

冰壶不可与夏虫飨,秋月不可与俗士赏。

已得樽前两友生,更思一士济阳城。

虽无四至九卿之规画,犹有千秋万岁之真荣。

空名未食太仓米,今作斑衣老莱子。

卿家嗣宗望尔来,不独我闻足音喜。

西风索寞叶初乾,长铗归来亦罢弹。

穷巷蓬蒿深一尺,朱门廉陛高难攀。

吾侪相逢置是事,百世之下仰高山。

形式: 古风